"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选集》合订本第446-447 页)既然春秋时代没有一个最高的权威来稳定秩序和控制局势,社会矛盾如此尖锐复杂而得不到妥善的处理解决,于是只有诉之于战争行动,因而春秋时代的战争行动也就空前的活跃和频繁。据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对鲁史《春秋》的统计,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里面,列国间军事行动,凡四百八十三次";又据解放军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事史》附卷《中国历代战争年表》的统计,春秋时期在公元前769-前476 这294 年时间里,共发生战争384 次。当然,由于资料的疏略散佚,这些统计数字还是很不完全的。但由此已足以表明,春秋时代战争的次数之多和行动之密。兹就《春秋左传》所记,对春秋以来较大的战争行动,分为几个类别略述于下:
(一)
诸侯国之间为兼并土地和夺取霸权而发主的战争
这是春秋战争中的主要一项。春秋之初,郑国首先崛起。郑庄公二十六年(前718 年),郑侵卫,"败燕师";次年,郑又侵陈,"大获"。庄公三十一年(前713 年),郑与齐、鲁一起伐宋,"郑师入部"、"人防";次年,郑又与齐、鲁伐许,并"大败宋师";。庄公三十七年(前707 年),郑师又"大败"周王及蔡、卫、陈等诸侯。郑在诸侯中成为最强的国家。此时,楚在南方攻灭小国,也逐渐强大。楚武王三十七年(前704 年),楚败随于速杞;次年,楚又与已联合,大败邓师。楚武王四十年(前701 年),楚败郧与蒲骚;次年,楚又伐绞,大败之。至楚文王十年(前680 年),楚灭息;过了二年,又灭邓。楚成王十七年(前655 年),楚灭弦;二十四年(前648 年),楚灭黄;三十八年(前634 年),楚又灭夔。楚穆王三年(前623 年),楚灭江;次年,楚又灭六与蓼。
鲁国在庄公时,曾稍有起色,取得攻伐别国的多次胜利。庄公八年(前686 年),鲁与齐一起围;十年(前684 年),鲁败齐师于长勺,又败宋师于乘丘;次年,又败宋师于。
齐国在桓公时,任用管仲改革,国势强盛而成为首霸。桓公二年(前684年),齐灭谭;五年(前681 年),齐又灭遂;二十年(前666 年),齐伐卫,败卫师;三十年(前656 年),齐会诸侯侵蔡,蔡溃,又伐楚,与之盟;三十二年(前654 年),齐再会诸侯伐郑。桓公在位期间,"东南多有者,莱、莒、徐夷、吴、越,(齐)一战帅服三十一国"(《国语·齐语》)。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曾想夺取霸权。襄公九年(前642 年),宋率曹、卫、邾等诸侯伐齐,败齐师于;次年,宋又围曹。到十三年(前638 年),宋与楚战于泓,"宋师败绩"。宋襄公的霸主梦终成泡影。
北方的晋国自春秋初期晋献公开始,已在向周围开拓兼并,国势渐盛。
献公十六年(前661 年),晋"灭耿、灭霍、灭魏";十九年(前658 年),晋"伐虢,灭下阳";到二十二年(前655 年),晋灭虢,又灭虞。晋文公即位后,对政治、经济进一步改革,国力更强。文公五年(前632 年),晋率齐、宋、秦等诸侯,大败楚师于城濮,"一战而霸"。晋襄公元年(前627 年),晋败秦师于;三年(前625 年),又败秦师于彭衙;晋灵公元年(前620 年),晋再败秦师于令狐。
西方的秦国自穆公即位,也励精图治,开始拓地兼并。穆公十五年(前645 年),秦败晋于韩原,俘获晋惠公,标志着秦国力的强盛。十九年(前641 年),秦取梁;二十五年(前635 年),秦伐,以计使降,又俘获楚的申、息之师;三十六年(前624 年),秦伐晋,"取王官及郊"。秦康公二年(前619 年),秦又伐晋,"取武城";四年(前617 年),晋伐秦,"取少梁";秦伐晋,"取北征";六年(前615 年),秦再伐晋,"取羁马";此年,秦"复侵晋,入瑕"。但秦国在春秋之世,始终受到晋国的遏制,只能霸于西戎。
楚国自庄王以后,国势更加强盛,灭国益多,并北上与晋国争霸。庄王三年(前611 年),楚灭庸;十三年(前601 年),楚又灭舒蓼;十七年(前597 年),晋楚战于,"晋师败绩";次年,楚又灭萧。楚共王十七年(前574 年),楚灭舒庸;楚康王十二年(前548 年),楚灭舒鸠;楚灵王三年(前538 年),楚灭赖;七年(前534 年),楚灭陈;十年(前531 年),楚灭蔡。楚昭王二十年(前496 年),楚灭顿;次年,又灭胡。春秋时期,楚灭国最多,成为疆域最大的国家。
齐、秦、晋、楚等大国,在春秋中期,曾进行过多次激烈的大战。周定公十八年(前589 年),晋齐战于鞍,"齐师败绩";周简王八年(前578年),晋秦战于麻隧,"秦师败绩";十一年(前575 年),晋败楚于鄢陵;周灵王十年(前562 年),秦败晋于栎;十五年(前557 年),晋楚战于湛阪,"楚师败绩";十七年(前555 年),晋大败齐于平阴。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于东南方,攻伐兼并,势不可挡。吴寿梦十六年(前570 年)、吴伐楚、"取驾";吴诸樊二年(前559 年),吴又击败楚师,"获楚公子宜谷";吴余祭十年(前538 年),吴伐楚,"人棘、栎、麻"。吴王僚二年(前525 年),吴楚战于长岸,互有胜负;八年(前519 年),吴败楚及诸侯之师于鸡父;次年,吴又灭巢。孙武就是在吴国日上之时,从齐国来奔于吴的。
(二)
华夏族诸侯各国为抵御、击败、驱逐、歼灭戎狄等少数族而进行的战争
戎狄等少数族对中原诸国的侵扰,自西周以来就为害甚烈。春秋时期,这种侵扰仍然十分频繁。公元前670 年,"戎侵曹";公元前661 年,"狄人伐邢":次年,狄又伐卫,攻入卫国。公元前650 年,"狄灭温";次年,扬距、泉皋、伊洛之戎同伐周京师、攻人王城。公元前647 年,"狄侵卫"、同年,"淮夷病耙"。公元前646 年,"狄侵郑";前644 年,"狄侵晋,取狐、厨、受铎";公元前639 年,狄又侵卫;前636 年,"狄伐郑,取栎";公元前630 年,"狄侵齐";次年,"狄围卫"。公元前623、618、616、606、605 年,狄(赤狄)曾连续"侵齐";公元前617 年,狄又"侵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