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还魂记》依据《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写成。晁瑮的《宝文堂书目》卷子杂类中已有著录,名为《社丽娘记》。现在见到的是明何大抡辑《重刻增补燕居笔记》卷九所载的本子。
晁瑮是嘉靖二十年(1514)进士,年代早于汤显祖。因此只能是《牡丹亭》以话本为依据,不可能相反。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不提这一话本,而提到关系不大的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教将儿女的故事。前者见《搜伸后记》卷四,后者见《异苑》卷八。
这是汤显祖故作狡狯,有意隐瞒他的杰作所由来的原始记载吗?不了解当时情况的人很可能如此推想。事实并非如此。
《宝文堂书目》和《燕居笔记》所载的话本标题不同,说明它至少有两个不同系统的版本。据《燕居笔记》,杜丽娘十六七岁游园惊梦而得病,二十一岁夭亡。而她的幽灵却对柳梦悔说:"年十八岁,未曾适人。因慕,怀恨而逝??临终遗嘱于母,令葬妾于树下。今已一年??。"这样,她还魂时只有十九岁。"今已一年",在文中先后出现两次。话本又说:"昔日郭华偶逢月英;张生得遇崔氏,曾有《钟情丽集》《娇红记》二书"。上面提到的是《留鞋记》和《西厢记》的故事,同《钟情丽集》、《娇红记》不相干。话本作者不管怎样不高明,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差错。以上情况和话本中不少错别字都清楚地表明,《燕居笔记》在当时只是一个拙劣的翻刻本。同一系统的《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至少得有另外一个比较前后照应、没有这么多刊误的原刻本。然后加上《宝文堂书目》所载的《杜丽娘记》,这样至少有包含两个不同系统的三种版本。由此可以想见,杜丽娘话本曾风行一时,以至于汤显祖在写作《题词》时,觉得没有必要记载它的篇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不言而喻,指的当然是这篇话本。
汤显祖的《题词》,从杜丽娘的故事引导出他的情与理矛盾的思想观点。话本提到《钟情丽集》,此书有成化二十三年(1487)简庵居士序,当时作者玉峰生还是"弱冠之士",汤显祖可能嫌它不够古老,难以令人信服,于是他又抬出托名东晋陶潜的《搜神后记》和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中的类似故事作为话本的佐证。《题词》不提话本而提李仲文、冯孝将儿女故事的真实情况大体就是如此。
话本和李仲文、冯孝将儿女故事相似,说明话本中起死回生的情节和主题不是一时的创作,而是由来已久的故事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之后才形成。
现在看来杜丽娘话本似乎相当平庸,然而就是这样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它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瀑瀑溪水只是大河的原头。而在溪水之上,还有涓涓细流若隐若现地婉蜒于丛林莽草之间。
中国的古代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游传》、《金瓶梅》、《西游记》,戏曲如《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梧桐雨》、《汉宫秋》、《琵琶记》、《拜月亭》、《白兔记》、《牡丹亭》、《邯郸记》、《长生殿》以及不胜枚举的其它杰出的或不那么杰出的作品,各自情况不同,却都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流传过程,然后写定。写定者所起的作用,可以由简单的记录、程度不等的创造性的加工直至完全的个人创作。这是中国小说戏曲史上的独特现象。
欧州文学史上似乎也有同样情况,如莎士比亚的三十六本戏剧只有《暴风雨》可能完全出于作者的虚构。《浮士德》在哥德之前早有流行的故事传说和英国马罗(christopher mar-lowe)的名作。但这种现象没有像中国小说戏曲史那样具有普遍意义。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采的古代传说自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中世纪的言论著作不自由迫使作者采取借古喻今的手法。这些都和上述现象的形成有关,但主要不在于此。
有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存在,就有人民群众的抗议和斗争。在它取代奴隶制的初期以及随之而来的它的盛世,这种不平之鸣比较少见,间接地在文人作品中得到的反映更为稀有。六朝志怪小说如上述《搜神后记》、《异苑》之类借历史或传说人物和荒唐不经的鬼神故事,曲折地透露了人民的意愿,由于形式简朴,叙述多而描写少,微量的民主性的金沙玉屑混杂在封建主义的黄土层中,难得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情况由唐人传奇发展到宋元话本而有所改进。处于朦胧暧昧的萌芽状态的新兴文学显出了自己的活力。然而仍然有许多作品由于未加雕琢而难以受人赏识。它们既不能用传统精神加以解释,又没有成熟到让自己的特征足够鲜明地显示出来。相传只有波斯人能从顽石中认出珍宝。《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就是这样没有文采的作品,汤显祖的巨眼把它从数以百计的平庸作品中选拔出来。
话本的惊梦情节表现了闭锁在深闺中的古代少女徒然地渴求爱情的心理。它一洗小说戏曲中后花园私订终身之类的非现实主义情节的陈腔老调。写真则反映青年一代在封建主义禁锢下对青春虚度的悲切和对美好年华的热爱。这两个情节是《牡丹亭》现实主义地塑造杜丽娘形象的主要依据。它们都是这篇话本的独特创造。光凭这一点,它的贡献已经不小。
《牡丹亭》的重要出目如《惊梦》、《寻梦》、《写真》、《闹殇》、《拾画》、《玩真》、《幽请》、《冥誓》、《回生》等出在话本中都已经成型,甚至许多词句都因袭不变。这是说《牡丹亭》爱情故事的重要情节在话本中都已经有了,然而粗糙简陋,人们难以发现它的魅力和可能有的社会影响。这有如海水原本含有微量元素铀,然而只有当它经过奇妙的工序被分离出来之后,才有可能使它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话本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父亲都是现任太守,门当户对的婚姻水到渠成,没有遭受波折,汤显祖却参照东晋干宝《搜神记》睢阳王收拷谈生的故事把它改造为社会地位悬殊的男女双方之间的婚姻关系。《搜神记》中事实搞清之后,睢阳王欣然接受穷书生为女婿,赏赐他钱财,连外孙也得以封官。《牡丹亭》则在柳梦梅高中状元之后,本来在所有的小说戏曲中爱情婚姻的一切阻力都可以因此而得到排除,杜宝却依然顽固地不承认柳梦梅和他女儿之间的非礼不法的婚姻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