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二、进言改革(2/2)
    王羲之巨识深邃,先觉于人,很多主张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未能实施。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王逸少在东晋时,盖温太真、蔡谟、谢安石一等人也,直以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其操履识见,议论闹卓,当世亦少其比。

    诚然,这样的评论是符合实际的。然而一个人的功名成就,除了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思想之外,还要有许多条件,其中机遇也是必不可少的。诸葛亮才华横溢,谋略超群,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及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等客观条件与机遇,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就无法施展,更谈不上有伟大的功名与光辉的业绩。

    王羲之的许多政治主张均未被当权者所接受,内心是非常忧愤的,特别是伯父王导、工敦,岳父郗鉴亡故以后,他更加无能为力。王羲之的思想主张并非纸上谈兵没有价值。历史是一面镜子,他的主张对南北朝也产生过积极影响。南朝北朝对峙,特别是南朝偏安一隅与东晋相似,他的许多政治主张被当时的政治家所"移植"采用,都产生了积极的有益的效果,这些都斑斑可考。

    ① 《晋书·王羲之传》。

    ② 《晋书·王羲之传》。

    ③ 《晋书·王羲之传》。

    ④ 《晋书·王羲之传》。

    ⑤ 百工,各种手工业工人的总称。《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例如,刘宋政权曾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赋役,减少部分杂役、谣役;宋文帝采取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以及赈济灾民等许多措施。元嘉十二年(435 年)丹阳、淮南等地淫雨成灾,政府除诏免灾区一切租役外,还从徐、豫、会稽等地调大米万斛以赈济灾民;还规定"凡欲附农而粮种匮乏者,并加给贷";在元嘉年间,对江汉漕河进行修凿,以广漕运。《南齐书·明帝纪》载建武元年(494 年)诏曰:"细作中署、村官、车府,凡诸工可悉开番假,递令休息。"也就是说工匠在上番服役之外,可以有自己支配的劳动时间。这些都说明,王羲之曾经提出的政治主张在南朝实行以后,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曾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羲之是作为一个名垂历史的书法家,对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有如此精辟的见解,古往今来委实是不多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