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我咳嗽得很厉害,有时还痰里带血,身体十分虚弱……”他在1932年6月20日给亚·阿·日格列娃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住的那所房子开始增建。房屋周围风景优美,绿树成阴。死胡同里一派建房的喧闹声。汽车整天在我们的窗子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声,扬起一团团令人窒息的灰尘。我们只得把一部分窗子遮盖起来。”
在这些日子里,《青年近卫军》战士大大帮助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为改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条件他们做了许多具体工作。
首先在住宅里安装了电话。而后,通过共青团中央弄到了去索契《红色莫斯科》疗养院的疗养证。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亚·日格列娃分享着自己的愉快:
“5月18日,费捷涅夫和安娜·卡拉瓦耶娃来到我这儿……看来,我的小说在共青团中央文艺宣传部审读过了,作品受到良好的反映。他们决定帮助我进行文艺创作。
“他们委托卡拉瓦耶娃同志前来了解:为了恢复健康,我需要些什么(我的健康情况极为不妙,舒拉契卡)。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谈妥了:
“刻不容缓地把我从莫斯科搬到索契,先住进疗养院……然后再搬到住宅里。整个夏天住在索契,冬天回到莫斯科,年年如此……中央委员会发给索契一封电报,让有关单位先给我找好房子等等。
“‘我们不可能丢开你,’卡拉瓦耶娃说,‘你还能工作一个时候。’我为这次会见感到激动不已。”
他是人民所需要的,他还能够为自己的人民,为自己的党做些有益的事情。这些想法振奋了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精神。
当然,小说在杂志上发表时做了删节,这使他感到不安。但是他明白:当你在文学上才迈出第一步时,稿子作些删节和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在给日格列娃的同一封信中,他把有关情况告诉了她:
“书的结尾砍掉了:主要原因是缺纸。他们为了压缩,去掉了书中的某些东西,这对小说的完整性是有所损害的,但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迈出的第一步啊!”
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满意印刷技术方面出现的一些差错。他说:“我没有力量和编辑部的粗枝大叶的作风作斗争。多少差错,多少错字……只有一点还好,这本书是我的,谁也别想把自己的东西掺和进去。”
四年之后,在和英国《新闻纪事报》记者的谈话中,他承认:“如果这本书是现在写,它可能会写得更好一些,更流畅一些,但同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感染力……”
准备去南方。他只有一个希望:继续写作。他现在只是为了写作而活着。
拉娅和母亲为尼古拉南方之行做好了准备。奥列加·奥西波芙娜在收拾箱子,她把不多的日常用品整齐地、有条不紊地收拾好。
亲人和朋友们纷纷前来为他送行。
窗外响起了救护车刺耳的喇叭声,卫生员,担架,几公里的柏油路,车站、火车,缓慢移动的车厢,惜别的祝愿……
这次拉娅没有能够送尼古拉。姐姐叫她去安那帕看望生病的母亲,因为医生说她的病情十分严重。和尼古拉同行的是奥列加·奥西波芙娜。
院方让奥列加·奥西波芙娜住在疗养院照料生病的儿子。尼古拉“休息”了几天。拉娅在“休息”这两个字上加上引号,并非是偶然的。当然,在疗养院他一个人呆在那里,尤其在夜晚,当一天的生活平静下来时,他便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第二部构思和提炼素材。他一个人在那里系统地记录,即使是休息日也全神贯注在这件事上。
他顽强地阅读文学资料。实际上是在孜孜不倦地学习。
从奥列加·奥西波芙娜的叙述和疗养院卫生员恩·阿·雅库尼娜的回忆中才知道,来看望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常给他读报纸、杂志、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学作品。
而他全神贯注在自己的书上。7月5日,他从红色莫斯科疗养院写给加利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的信中说:
我躺在海滨的阳台上,清新的东北风迎面吹拂着我的脸颊。周围是一派南方疗养胜地的生活景象。骄阳烘烤着万物。到处洋溢着愉快的谈话声,女人们的幸福的笑声,而我紧闭着双唇,沉思默想着。人们三言两语之后便从这个冷酷的青年身旁扬长而去。也许他们在想:这是个可恶的人。就像你第一次见到我那样,忧郁笼罩着一切。大海使我回忆起过去,回忆起我个人全部生活的毁灭。我并不想去和忧愁作斗争,忧愁将为我效力。现在我在写第二部忧伤的篇章 ……
奥斯特洛夫斯基打算在索契住到秋天,他期望马采斯塔疗养能多少减轻一些他上的痛苦。而在秋天——就回到莫斯科去。“年年如此。”但是,莫斯科的住房条件(潮湿的房间,住宅里的修建工作正在进行)迫使他留在索契。从另一方面说,医生劝他不要在这儿过冬。“昨天,医生很不愉快,
‘您别想呆在索契,从12月份到5月份这段时间雨下起来没完没了,到处发霉,一句话——会死人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2年7月23日给卡拉瓦耶娃的信中写道。但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仍然看中了索契。
他的计划是庞大的。这时,伊·巴·费捷涅夫代表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和《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签订了出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合同,并向出版社保证:“著作质量会逐步提高。”
奥斯特洛夫斯基给安·卡拉瓦耶娃的信中写道:
这对于我是一件光荣的事,我一定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做到党13年来所给予我的一切。将全部精力用在这本书的写作上。身体背弃了我,但还有心脏,一颗火热的心,还有脑袋,一个清醒的脑袋。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形象,就是在这不眠之夜(经常是这样)创造出来的。生活是不会泯灭的,亲爱的安娜同志!
写作使他精神奋发。
“……从8月2日起,我百分之百地恢复了健康。离开疗养院后,我将停止嬉戏——着手工作。不能慢吞吞的了。要加快生活的步伐,就是要抓紧写作。把忧愁扔到一边。不应该愁眉不展了。钢筋混凝土做的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些。”
市领导人同意给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小间离疗养院不远的海滨上的房子,即滨海18号。在这个房间里刚刚能放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张床,再没有其他设备了。他们两人:奥列加·奥西波芙娜和尼古拉就凑合生活在这种条件下。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尼古拉。暂时天气还暖和,疗养院熟悉的邻居们把奥斯特洛夫斯基连床抬到枝叶向四面八方伸展的橡树下,他最需要的是一个人在那里继续写作。
“你要知道,”稍晚些时候他(当时他住在奥列霍夫)对拉娅说,“在那儿的海滨大街上,当把我搬到院子里的橡树下,我尽量闭着眼睛躺着,不致吸引那些好奇的邻居和他们的客人。我渐渐摆脱周围环境的引诱,把思绪转向我所描写的共青团员们的身上。而夜晚,当妈妈在睡觉前给我留下放稿纸的写字专用板和铅笔,户外安静下来之后,我聚精会神地全力投入写作。夜,不知不觉地飞逝而去,我被工作吸引着,忘却了的疼痛。”
……写作对他愈来愈感到吃力了。像在莫斯科一样,热情的朋友们都来帮助他。开始他们帮助抄写手稿,后来又记录他的口授。尼古拉称所有的这些人为“志愿秘书”。是的,这些人都是真正的苏维埃人,他们来到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旁,把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他……他们为什么要来,因为他们发现:由于他们的到来给这位富于献身精神的病人能带来多大的愉快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