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十章 第三·第四帝国
    希特勒把他所建立纳粹统治的国家称为“第三帝国”。美国作家埃德温·哈特里奇1980年写过一本名为《第四个也是最富的一个帝国》,将当时西德戏称为“第四帝国”。如果说第三帝国是政治狂人帝国的话,那么,第四帝国就是经济巨人帝国。

    “第三帝国”德语中dasdrittereich,语源为中世纪基督教的预言和历史哲学中,指超脱现实世界的精神境界。按12世纪佛罗伦萨教派创立人约阿希姆·冯·佛罗里斯对《圣经》的解释,分为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时代。而第三个时代即为dasdrittereich,即是神统治的现世和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神国。1925年,德国作家范登布鲁克曾写过“dasdritteretch”一书,dasdrittereich便被用来作为政治口号。1933年希特勒将该书名用作其统治的标志,即是所谓“第三帝国”。人们在形式上把第三帝国理解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次第延续。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太子夫妇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消息传到德国,威廉二世惊呆了。前几天他还与奥皇太子一道在森林狩猎,他们在谈论这危机四伏一触即发的世界局势时,太子说:“与俄国人宣战便是多瑙河帝国的死路。”那年签的德奥条约不打大仗没事,打大仗便成“死约”。之后,他俩像弟兄一样拥抱告别,此一别成永诀。

    因德奥意早已结成“同盟”,英法俄便“协约”。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早已备战。9年前它就制定了西线与英法,东线同俄国作战计划。这是俾斯麦无论如何不干的。8月,德俄法英相继混战。日本、美国宣称加入协约国好抢殖民地,意大利见形势不妙,反水入了协约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参加了同盟国。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1917年11月7日,为俄历10月,俄国发生革命,退出大战建立苏联。1918年1月柏林罢工建立了苏维埃。2月,德国舰队水兵起义。春,法国亦发生劳工和士兵暴动。9月,土保奥先后投降。11月德国发生革命,威廉二世退位,10日乘火车逃往荷兰,次日德国宣布投降。塞尔维亚与该地其他部分获独立,联合成立南斯拉夫王国。1920年,普林齐普与另俩人骨殖迁葬波黑萨拉热窝荣誉墓地。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它存在于1871年至1918年,仅有47年的短促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失去原领土1/8,原居民1/10和所有殖民地。战争失败的同时,德国政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1月革命爆发,出现无政府状态,一切权威土崩瓦解,帝国及其传统机构,皇帝、国王、大公,凡此等等一扫而光。接着的魏玛共和国走马灯似的轮番更迭,14年中换了10届政府。虽然,德意志在向着民主的方向发展,但战争的后果,凡尔赛条约的耻辱,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内政治社会危机使魏玛共和国陷入困境。

    20年代初,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德国广大中小资产者倾家荡产。人们对一切心灰意冷,很难认可新的权威。希特勒能上台也就不是偶然的了。希特勒实行纳粹党专政,他在腓特烈大王的墓旁宣布成立“第三帝国”,并说这个帝国是“千年帝国”。纳粹党每年9月在纽伦堡举行大会时,有大群小贩叫卖一种明信片,上面印有腓特烈大王、俾斯麦、兴登堡和希特勒的肖像。文学说明是“国王征服,殿下建成,元帅保卫,士兵拯救和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是非颠倒,德国人精神损失更惨,德国人并非全是纳粹,但纳粹却利用警察机构控制了德国的一切。接着是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随之是精神、道德和物质上的总崩溃。之后又出现了占领时期,这次是对全德国进行占领。物质严重匮乏,而精神上的匮乏则更为严重。这时的人们不仅仅是心灰意冷,而是对一切都麻木不仁了。

    1947年,西德州议会完成选举。1948年6月,美英法合并三占领区。1949年5月8日,通过联邦德国临时宪法,即《基本法》,5月23日,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73岁的阿登纳选为第一届联邦总理。10月,苏联移交行政权给东德,德国再次分裂。阿登纳1876年1月5日生于科隆的一个天主教家庭,先后在弗莱堡、慕尼黑和波恩等地大学学习法律、政治。1917年任科隆市长。纳粹统治期间两次坐牢。1946年任新党派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阿登纳生活简朴、严谨,厌恶抽烟,爱好文学艺术、花鸟虫鱼,他情趣浪漫,在政治上却是毫不留情的现实主义者,若势在必行他可置任何人的思想感情于不顾。他于88岁才辞去总理职务,91岁去世。《第四帝国》一书的作者认为阿登纳是俾斯麦以后的最伟大的德国总理。

    1966年经济衰退,基民盟和基社盟与在野的社会民主党组成大联合政府,由库尔特·格奥尔格·基辛格任总理。1969年大联合分裂,社民党与自由民主党组阁,勃兰特当总理,西德与苏联及东欧各国打开了僵局,1974年勃兰特因办公室打入了间谍纪尧姆而引咎辞职。施密特继任,在8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执政党联盟内和在野社民党内发生国内外政策、安全政策等严重分歧。1982年施密特下台,科尔当选,组成联盟党与自由民主党的联合政府。

    科尔1930年4月3日生于莱茵河畔化工城路德维希港,父为该市税吏。他6岁入学,先入实科,后入文科中学。1945年德国战败,他到农场干活一年,1946年暑期再入实科中学;1950年,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国家法和哲学系学习,次年转入海德堡大学法律和哲学系。1958年科尔通过哲学博士论文答辩,论文为《普法尔茨地区的政治发展以及1945年该地区各政党的重建》。学生时代科尔即加入了基民盟的青年组织,1958年他任一铸铁厂厂长助理,之后在企业界供职11年。1969年,他任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同年年底,被选为基民盟副主席。阿登纳曾指着这位笑容可掬身高1.93米肤色健康得黑里透红的党内新秀说:“科尔先生可是条好汉哪!”

    1977年,科尔当选为基民盟主席。1982年3月6日科尔代表基民盟和基社盟的保守党联盟竞选获胜,负责组阁,10月1日科尔在西德联邦议院下院举起右手宣誓就任总理:“我宣誓,我将致力于德国人民的福利,增进并维护他们的权益,捍卫联邦的宪法和所有法律,认真担负责任并为人类主持正义。上帝与我同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