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我总是您手下的败将,我学。”
俾斯麦很快地将歌词看了一遍。他不但看得懂,有了奥洛夫那些恰到好处的注,他也唱得出。他们三人和着伴奏将这首歌唱了起来,歌词是安徒生的诗《茅屋》:
在浪花冲打的海岸上,
有间孤寂的小茅屋,
一望辽阔无边无际,
没有一棵树木。
只有那峭壁和悬崖,
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
因为有爱人同在。
茅屋里没有金和银,
却有一对亲爱的人,
时刻地相互凝视,
他们多么情深。
这茅屋又小又破烂,
伫立在岸上多孤单,
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
因为有爱人做伴。
毛奇1800年10月26日生于梅克伦堡,其父为此地破落贵族,母为吕贝克人。毛奇一家生活贫困,小时身体不好。1805年他们举家迁至荷尔斯泰因入丹麦籍。毛奇曾就读于哥本哈根皇家士官学校,在丹麦服役。1821年他转入普军,次年任少尉,驻法兰克福。1823年10月,他被保送入普鲁士陆军大学攻读3年,身体更差,1825年只好疗养,住院期间他学习了好几门外语,他后来自称能够用德、丹、法、英、意、土、俄、希伯来等8种语言思考。这时他给报刊写稿得些收入,还出版了一本小说。1828年5月,他调总参谋部测绘局。1832年他又出版了《波兰·历史的札记》一书。他应出版商之约翻译了吉本的名著《罗马帝国的兴亡》大部,但并未出版。1835年毛奇上尉被派往土耳其任军事顾问。在伊斯坦布尔工作一段后,他遍游巴尔干半岛。1838年,他到亚美尼亚指导土耳其为阻止叙利亚人进攻而布防。1839年,回柏林,1841年发表《土耳其通讯》。
1842年4月,毛奇同17岁的英国姑娘玛丽·芭特结婚,芭特是毛奇姐姐的养女。1843年,毛奇又出版了一本关于铁路建设的散文集。1845年,毛奇被聘为亨利亲王的助理,亲王长住罗马,给毛奇一个观察意大利风土人情的绝好机会。次年亲王逝世,当送遗体的军舰停靠直布罗陀时,毛奇离舰独自穿过西班牙回国。根据这次经历他又写了一本书。1851年,毛奇升为上校。1855年任威廉亲王(即后来的威廉四世)副官。这以后他到过苏格兰、英格兰、俄国、法国。他又出版了《来自俄国的信》等集子。
1858年9月,毛奇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他与1859年被任命为陆军大臣的罗恩、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的俾斯麦开创了普鲁士—德意志的“三巨头”时期,13年后他们重划欧洲地图,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威廉一世推上了德意志皇帝的宝座。毛奇任总参谋长期间,正值技术革命更新了战争整体概念之时。1848年以来,德国预备役军队全部装备了后膛枪。后装式线膛炮也在1861年投入使用。铁路建设也在迅速发展。毛奇考虑过部队调动常为气候和行军联络所制约,铁路配合电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在绵亘数十、百公里的战线上都可保持联络同步,给养可一年四季保证供应。毛奇头脑清醒,他能编制极为复杂的铁路运输调度表,战时每天能有条不紊地向前线发送大量士兵、马匹和其他物资装备。他与部下关系密切、默契,他发出的指令在一段时间内有效,下级在执行时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从而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有才干的军官可脱颖而出。他重视训练有素的参谋人员,他建立的总参谋部制度成为许多国家参谋部门的模式。
对丹作战前,毛奇负责军事情报未受重用。战争进行到最后阶段,毛奇力主军事运筹中纳入铁路运输等先进技术,使战果迅速扩大,从而快速地赢得胜利,在同僚们退役时他反受重用,此时他已届63岁。这一仗使他的理论和方法得到验证。沉默稳健不苟言笑的毛奇终为大家了解。对丹战争后,毛奇在1866年又出版了《七周战争》一书。毛奇说话文雅,被军界誉为“镀金的人”。他没有私敌,婚姻美满,但无子嗣。他亦被人们列为19世纪德国散文作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