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比尔·盖茨、保罗·艾伦,以及他们的两位新伙伴理查德·韦兰德和肯特·伊文斯,便受雇为公司的夜班工作人员。每天晚上公司职员下班后,他们就骑自行车来到机房,坐到终端机前聚精会神地研究软件程序。他们决心找出程序中的每一个错误。不久,公司的记录簿上便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程序错误记录。在这段充满探索激情的美妙时光里,比尔·盖茨和他的同伴对计算机的奥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觉得每一天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计算机的秘密一步步向他们展开,他们仿佛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神秘世界,并开始洞悉这个世界里的种种奥秘。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向公司的程序编制员请教。据看管他们的程序编制员拉塞尔回忆说:“我介入他们的谈话时,他们往往要问我好几个问题,我当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我想他们一定从这种谈话中得到了某些十分有用的东西。”有时,拉塞尔也把计算机手册借给他们,这时,他们就不回家,而通宵呆在公司,把手册读个够。
他们还从废纸篓里和咖啡渣中拣出被公司的人丢弃的纸头,研究上面写下的东西,其中不少数据资料也许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
就在这个公司里,他们认识了后来非常知名的加里·基尔代尔教授。
当时,这位教授还在华盛顿大学计算机学系读博士学位。他有时晚上到计算机房来工作一阵,同大家聊聊编程的问题。基尔代尔教授10年之后成了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朋友和竞争对手。
回忆到当年在计算机中心公司作夜班工作人员的那些日子时,比尔·盖茨说:“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很难把我同一台能如此明确无误地展示我的成功的机器分开。我已经深深陷进去了。……当时我变成了一个计算机迷,日日夜夜都在想着计算机的事。”艾伦也回忆说:“……
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在那里呆好几个小时,那真是一个令人无比开心的时刻。”
8. 一再闯祸
但是,“已经深深陷进去了”的比尔·盖茨,却由于过分地好奇和好强而闯下大祸,使他几乎与计算机分道扬镳。
按照常规,在使用pdp—10型计算机之前,要先输入使用者的姓名和密码,然后才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调用存储的信息资料。然而,生性不甘寂寞的比尔·盖茨却萌发了揭示密码防护系统秘密的念头,居然想办法越过了这个系统,随意使用起允许范围之外的信息资料来。他那激动兴奋之情自不待言。他们一伙还耍了一个花样,使他们在学校里使用pdp—10型机的上机费免除或减少。比如,他们在公司调出一个玩国际象棋的程序,往往只玩一半,就把剩下的一半留到湖滨中学终端机上去玩。
更令人气愤的是他们竟然破坏了计算机的安全系统,想办法调出了公司的存档文件,找到了他们的个人账单,对上面记录的使用时间随意修改,大大缩短,为此他们一伙得意非凡,却使公司蒙受损失。这一招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公司找到学校校长那里,他们受到的惩罚是6个星期禁止上机。
比尔·盖茨一伙在计算机中心公司的“探索”行为往往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严重影响了客户对公司的信任,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比尔·盖茨也因此不断受到谴责,被取消使用计算机的特权。
但是,他似乎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获知华盛顿大学的pdp—10型计算机是同一家全国计算机网络赛伯纳联网的,控制数据公司也在这个网上运营,便开始研究控制数据公司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然后,他佯称应付考试,去华盛顿大学搞到了网络建立的详情。他去向人家提出各种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没有人会以为这位16岁的少年向他们提这些问题会怀有什么不良动机。他毫无困难地把自己的程序输入了赛伯纳网络上的主计算机,主计算机又把这个程序分别输入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结果只过了几分钟,这些计算机系统全部崩溃。比尔·盖茨的恶作剧很快就被发现,他又一次闯下大祸。他被迫答应永远不接触计算机了。1970年整个一年,他确实再没有摸过计算机键盘,他开始思考他未来要走的道路。
这是一个前途攸关的时期。比尔·盖茨呆在家里,有机会同他父亲的朋友接触,聆听他们的高谈阔论,接受他们的思想熏陶。这些人大多是法律界名流,在当地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交往。他们懂政治,熟悉工商方面的情况,对社会上的种种事情能作出精辟的评论。这段时间里,比尔·盖茨耳濡目染,眼界大大地开阔了。
1970年这一年,比尔·盖茨没有涉足多少计算机方面的事情,他回到了一般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对计算机的迷恋曾使他一度表现出某种“非人性的行为”,他的父母隐隐感到不安,对他说:“……为什么你 就不能把这件事情放一放呢?”劝他一段时间内离开计算机,着手准备考大学。
比尔·盖茨接受了这个意见,把注意力转移到自然科学、数学等其他学科上。他也大量读书。前面提到的 《富兰克林传》, 《拿破仑传》等书就是在这一时期读的。除此而外,他还读了许多有关商贸方面的书籍和文艺作品。他说,“我现在只想过正常的生活,我可以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
这里顺便说说计算机中心公司的结局。由于比尔·盖茨的三位朋友继续在该公司找错误,他们向公司提出的程序错误报告书长达300页之多,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导致数字器材公司无法收回计算机中心公司购买计算机的全部款项,终以合同维持时间太长为由,决定中止合同,要计算机中心公司支付租机费。1970年3月,计算机中心公司只好宣布破产。比尔·盖茨的三位朋友一直在计算机上工作,直到有人前来把计算机搬走,他们才告别了这个地方。
9. “你是无法摆脱计算机的”
1971年到来了。比尔·盖茨已经有几乎一年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键盘,但是他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你是无法摆脱计算机的,你的命运注定是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的。”果然,新的机会又向他招手了。这一次,他已经感觉到自己不应当再“玩”计算机,而要充分利用他在这方面的技能干一番大事。
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有一家信息科学公司,想请人为它的一家客户编制工资表程序。这个公司的总裁汤姆·迈克雷林早就知道湖滨中学有一帮年轻人善于此道,他到湖滨中学找到保罗·艾伦和理查德·韦兰德,向他们提出这个任务。保罗·艾伦又来找比尔·盖茨和肯特·伊文斯帮忙。比尔·盖茨后来答应了保罗·艾伦的请求,但他对保罗说:“行,你们既然要我参加,我就要统管这个项目……”他和伊文斯完成了大部分编写任务。原来,编制工资单程序是一个十分麻烦的事情,得了解税法啦,工资扣除法啦等等许多与工资有关的法律。比尔·盖茨生长在一个法律之家,虽然其时仅15岁,对法律条款、商业合同之类却很了解。
在这伙学生同信息科学公司打交道的整个过程中,他完全以行家行事的方式处理一切,对每一次谈判都作详细记录。
3月16日,他们按要求完成了这个程序编制工作。比尔·盖茨同保罗·艾伦、肯特·伊文斯和利查德·韦兰德去波特兰信息科学公司,同公司的董事们一起参加一次会议。公司的董事给他们每人一枝铅笔和一张纸,要他们写下个人简历,以便今后雇佣他们。比尔·盖茨他们不愿意按工时付费,而提出按版权协议或项目产品规定付费。最后,比尔·盖茨他们获得了信息科学公司使用这个程序所获利润的10%。公司在后来经销这个软件时,也按法律规定向他们支付版权费。信息科学公司还给了他们大约相当于10000美元的计算机使用时间。比尔·盖茨还在15岁上中学时就知道按版权抽取利润,而且是在同一家大公司打交道时提出这一要求,可见他从小经商意识是多么清晰。
到了1971年6月,湖滨中学打算编制一个课程表的程序,以解决全校400多名学生由于课程不同而造成的课堂人数悬殊问题。如果照往常一样由人工来作这件事情,将会十分复杂费时,而且容易出错。学校要求秋季开学前将课程安排计算机化。比尔·盖茨当然成了编制这一程序的最佳人选,因为他已是举校闻名的数学和计算机天才。但是,比尔·盖茨却委婉地拒绝了这一重托,原因是一年来他老在考虑一个问题:今后是否继续同计算机打交道,程序编制是否会成为他的终生事业。
但是命运仍然鬼使神差地使比尔·盖茨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由于比尔·盖茨的拒绝,学校只好把这项任务交给一位新来的数学老师,但这位老师却不幸死于空难。学校又同比尔·盖茨和他的朋友肯特·伊文斯商量,希望他们接下这个工作。不幸的是肯特·伊文斯也在一个星期之后在一次登山探险时丧生。比尔·盖茨痛失密友,他并不相信接受这项任务的两个人相继死亡是一种凶兆,便去向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好友保罗·艾伦求助,希望同他一道来完成这个任务。那年夏天,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用一种公式翻译程序语言fortran语言来编制这个课程表。他们有信息科学公司的计算机可以使用,学校为他们支付了全部上机费。随着工作的顺利进展,比尔·盖茨逐渐从失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后来在对这个程序作进一步加工改进时,他那玩乐的天性再次失去控制。他说:“我偷偷地加了一些指令,使得我是班上几乎惟一一个周围坐满了漂亮女生的男孩。”
虽然如此,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编制的课程安排程序仍然令学校非常满意,并一直使用到现在,只是作过一点修改和调整;学生们就更欢迎这个新的安排了,因为按这个安排,高年级的学生每周星期二下午无课。许多人穿上t恤衫,背上印着“周二俱乐部”几个大字,以表达他们的喜悦和对比尔·盖茨他们的感激之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