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长成了一个20岁的壮实而漂亮的小伙子。按普通的说法,他不仅相貌秀美,而且每一行动,一举手一投足,都表现出一种语言无法形容的安详与娴雅,风度翩翩。他那神妙的才华更使同龄人钦佩之至。他可以很快地掌握一门意欲研究的学科。他充沛而盛旺的精力,就像是早上点钟的太阳。他这时候已开始变得胸怀宽阔,胆识过人。他是大海中一只即将乘风破浪的船,就要在艺术的海洋里起航了。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唱歌天赋。
早在儿童时代,他便能歌善舞。诗琴和长笛,他无一不会。他给过路的西班牙人奏起曼陀铃琴,像一只小鸟一样唱着自己编的歌。他歌唱美好的田野,歌唱灿烂的春天,歌唱太阳和月亮。他儿时的歌声至今还萦绕在乡亲们的耳际。
如果不是爱上画画的话,达·芬奇可能成了世界著名的歌唱家、音乐家。
他满20岁了。他回了一次故乡。
他的祖母已去世。后妈也发胖了,性格冷漠。父亲也老多了。他发现故乡已无法容下他这个多才多艺的游子。他的事业在山外。
毕业时,画师为同学们举行了宴会。宴会在一家小酒馆里进行。他们将走入画家的行列。酒后,他们载歌载舞。那歌唱道:
吾至爱美酒,
吾亦爱高歌;
拉丁美人啊,
亦吾所眷恋。
我一面饮酒,
我一面高歌,
想起美人儿,
欢乐何其多!
歌声吸引了众多的女学生,那些拉丁美女们亦跟着歌的节拍翩翩起舞。这时候,达·芬奇,这个漂亮的小伙子登台演唱了。
他最拿手的就是音乐、舞蹈、赛马。他歌声美妙,令姑娘们动情。姑娘们边舞边向他靠近。他的老师一直微笑地端着高脚杯,望着出类拔萃的弟子。
宴会直到夜半方散。
达·芬奇歌舞方面的才华在他以后的生涯中,特别是在宫廷得以充分展示。这既是他的荣幸,也是他的悲哀,此话后文自有理论。
6.第一次开个人画室
有关史料表明,达·芬奇的处女作,即最早的画应该是画的佛罗伦萨郊区的风景,简称为《风景》。画的一角,有他的亲笔题字:“写于1473年8月5日圣玛利亚·斯涅日娜复活节。”题字是用反写的笔法写的。他几乎所有的题字,都是用这种方式书写。这幅《风景》,只能算是习作。未公开发表。
20岁时被艺术家们公认为是他天才创作的作品,是在他的老师作品《洗礼》上,画了一个跪着的天使,前文已经说过。他的老师因此而不再提动画笔。达·芬奇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但达·芬奇自己独立开画室时,他已经是28岁了。
在此之前,他1473年至1475年,完成了板面油画《受胎告知》。
《受胎告知》这幅画虽然不是十分著名,但它已充分显露出年轻画家的才华。画面上一位美丽少妇怀孕了,她羞涩地将这喜讯告诉她最相知的人。
背景似是客厅,窗外风景如画,宝塔、古树,历历在目。
1475年,达·芬奇还完成了板面油画《加罗法诺的圣母》。
以后的几年间,他在他的家中完成了油画《贝诺亚圣母》。
这些作品,大多是画圣母。作品里弥漫着成熟母性的爱。但这些作品,都未引起较大的反响。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与达·芬奇儿时的生验有关。尤其是第一年后妈对他的爱和呵护,给他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28岁,达·芬奇已经开始名扬整个佛罗伦萨的艺术界。
他的订货单如雪花一样源源不断地飘飞而来。
他开始进行板面油画《圣哲罗姆》的绘制。圣哲罗姆,即一个基督教苦行僧。而这一时期,他开始在自办的画室中绘制的比较有名的是两幅《报喜节》。
选择了当时艺术中最流行的题目之后,达·芬奇摒弃了那种把圣母的形象描绘成威严的、感伤的或者沉思的样子的传统画法,他塑造的圣母,大多是欢乐的、充满真善美的,纯粹是尘世罕见的美感的形象。
达·芬奇首先依据光学规律,广泛运用了明暗技术,使这种技法不仅成为造型的方法,而且也成为使画面人物“鲜活起来”的一种手段。
他为国王编织的一条豪华的地毯图样,其中设计了亚当和夏娃。亚当与夏娃的周围,是许多珍禽异兽,以及奇花异草。画家把这些东西画得惟妙惟肖,显示了他长期修炼的艺术功底。比如他画的棕榈树,袅袅婷婷,柔美至极!他逐步走向艺术家的成熟。“作为学者的达·芬奇,已包含在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之中”,这是苏联作家阿尔·阿尔塔耶夫最为精当的评价。
长期以来,达·芬奇在笔记本上积累了速写、草图,以及各式各样的趣事、歌谣、笑话、评价、哲学思考、讨论等等,他留下了洋洋7万页的笔记。广泛搜索,厚积博取,这是他成功的经验之一。
第一幅《报喜节》画的是圣母在露天下面的凉台口得知喜讯。美好的时刻,令人欢欣的风景,有盛开的百合,如画的树林,小山脚下蜿蜒的河流。圣母跪着,望着微笑的天使。
第二幅《报喜节》,不同于第一幅。画面上天使若有所思,而且严肃。圣母听到这一喜讯时十分惊喜。圣母的衣褶,打开的书本,小桌,都是用装饰纹样艺术地描绘出来。
达·芬奇在自办的画室中潇洒自如,创作大获丰收。
7.成名作:《拈花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主要成就,就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彻底摒弃中世纪艺术脱离现实生活的冷漠和空虚,而广大艺术家开始表现出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他们肯定人生的美好和幸福,赞美人对生活的积极理想。这一时期,艺术家们早期作品大多以宗教为题材,画的是宗教故事,但他们把这种宗教故事现实生活化了。
《拈花圣母》画的是一位美丽的母亲在和孩子玩耍,并用鲜花逗这孩子快乐。这位美丽少妇,看上去大约二十岁,她对生活充满幸福感,脸上是欢欣的微笑,她注视着自己的作品:孩子。孩子富态毕露,小手胖墩墩的。他正在揪住母亲手里的鲜花。全面看此画,你可以感觉到一种人间温情。如柔水脉脉流淌,清溪般的纯真。母子被年轻的画家描绘得栩栩如生。达·芬
奇总结经验:从明部到阴影的过渡,要像轻烟一样美妙。他把这话记在笔记本上。
这是他在个人开的画室中的最高成就。
8.独立谋生
在办个人画室之前和求学这段时间,达·芬奇少不了还要靠那做公证人的父亲来资助他。
父亲皮耶罗年事已高,身体疲弱,他不再在喧闹而繁杂的佛罗伦萨城中定居了。落叶归根,他又回到了故乡芬奇镇。
在一条石板结成的小街上,在那几间简朴的老屋里,父亲定居下来安度晚年。他为达·芬奇的成名而骄傲,逢人便讲,四处传扬。
这段时间,达·芬奇创作《魔术师的崇拜》,但未最后完成。这幅绘画,形象众多,他画了大量的草图。现在能见到的,只是一个基色调。
他的素描越来越多,大多是风景。故乡芬奇村近郊的优美景色,在他的素描本上占很大的比重。山岭,树林,河流,城墙……
达·芬奇已开始独立谋生。
他的订货多得很,可谓生意兴隆。
达·芬奇的幻想特别多而且古怪。
他突然于某日想到要建立政府更改阿诺河的河道,这样便与佛罗伦萨的运河沟通,二河合一,水运就极方便了。他曾为房屋底层和整所建筑画过设计图纸。他梦想成为建筑艺术师。
达·芬奇还设计过磨坊、漂布机。
还有一些借水力操作的机器。
有一天,乡下的父亲进城办事,准备顺便去看看为他光宗耀祖的儿子。这时候,村里的一位渔父要求见他。他欣然接见。这位农民砍下一棵无花果树,自己制成一面盾牌,带到他家来了。
渔父说:“皮耶罗,我尊敬的先生,我一事想求您……”
公证人热情地说:“有什么事,直说了吧!”
渔父乔万民说:“您的儿子声名远扬,我想请您这大名鼎鼎的儿子帮我在这面盾牌上画点什么,随便画点什么都行,只要能使人大吃一惊,要会吓人的!画好后,我给弟弟的小店铺作招牌。我想和弟弟一块做些卖鱼的生意。麻烦您了!多少钱我都不计较的!”
皮耶罗满口答应。他为儿子的声名远扬而兴奋得老脸通红。
关于这件事,乔·瓦萨里作了极其生动的描述:
据说皮耶罗先生在乡间居住的时候,某次曾接见他产地上的一个农民。这农民砍倒一棵无花果树,自己制成一面盾牌,带给皮耶罗先生,要求他在佛罗伦萨找人代画盾面。皮耶罗先生当下慨然应允,因为那农民是个渔猎能手,曾为他出力不少。于是他把盾牌带往佛罗伦萨,交给列奥纳多,叫他设计绘画,但是并未言明是受谁的嘱咐。列奥纳多接过盾牌后,发现形体凹凸不平,制造简陋,就把它先在火上烘直,然后送给一个车工,细加磨治,及至送回来时,果然已经旋得平滑浑圆,一改昔日粗糙的形态。于是他把盾面涂上一层石膏粉,仔细调匀,然后思索应该以何为题,结果选中麦杜萨的头颅,因为它能使人一眼望去,心惊胆战。为此,列奥纳多在自己一间从来不准旁人进去的房子里放入许多蜥蜴、刺猬、壁虎、蛇蝎、蜻蜓、蚂蝗,荧火虫和其他能够捉到的丑怪动物;把各自的特点加以改造综合,绘成一个骇人的妖兽,口吐毒焰,周身裹满从一条阴暗岩缝中迸出的烈火,黝黑的喉咙里毒气泛滥,两眼喷火,鼻孔冒烟,真是万分可怖。他这样不倦地劳动,直到那些动物的尸体使全屋充满腐烂的气息,恶臭难闻;但是由于他兴致勃勃,专心一志,竟然毫无觉察 (或者毫不介意)。后来那农夫和皮耶罗先生都不再催问这件工作了。到画完时候,他对他父亲说:可以随时来取盾牌,因为他已经完工,可以交差了。于是皮耶罗先生于某日清晨亲自去取。听到敲门声,列奥纳多亲自出来开门,但是叫他父亲先在门外稍等,自己返回屋里,把盾牌安置在一个画架上,拉起窗帘,使盾面微显阴暗,然后才叫父亲进来观看。皮耶罗先生不知其中底蕴。举目一望,完全没有料到那是一面盾牌,也不知道上面的怪物只是绘制的,当下转身逃走。列奥纳多拉住他说:“这面盾牌果然起作用了,请你拿去吧,因为它正该产生这样的效果。”皮耶罗先生感到这简直是奇迹,立即对列奥纳多独出心裁的想法倍加赞许,但是他却暗暗从商店里买了另外一面盾牌,交还给农民,盾面图案是一颗被利箭射穿的心。农民收到后,终身对皮耶罗先生感恩无尽。不久以后,皮耶罗先生把列奥纳多所画的盾牌偷偷卖给一帮商人,价格100金币;随后那些商人又以300金币的价格转卖给米兰公爵。①
① 见《世界名家散文经典》中第二部第91 页,沈阳出版社出版。
拿这幅画回家的路上,公证人皮耶罗笑呵呵地对一些陌生人吹自己的儿子,并一言以概之说:“谁要不名一文,谁就一文不值。”
达·芬奇是故乡人的骄傲!
画中一个渔夫的心被箭穿透,这是送给渔夫的礼物,皮耶罗说,这是在追念他在故乡度过的孩提时代。
达·芬奇十分想念故乡,也十分想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
渔夫十分满意这件礼物。
这段时间,达·芬奇还画了 《丽达圣母》。这幅画概括、综合性很强,他把生理上的美与灵魂上的美完善结合在一起。人的外表与心灵之美获得了和谐和统一。他断言:“如果灵魂是杂乱无绪的,那末,具有这个灵魂的人体本身也必定是杂乱无绪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