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法国艺术家来说,这是雪人车厢的首次表演,人们都对此寄予极大的期望,尤其是火车的路线是在阿拉卡塔卡范围内,这更具有一种特别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冰车”表演是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中受到启发的,因为说的是梅尔基亚德斯和吉卡赛人返回阿拉卡塔卡。
从一大早开始,人们就搭起售饭棚子,或推着冰棍小车,或出售衬衫,还有不少商品叫卖点……火车站远远不够人们纳凉用,他们一个又一个地爬上了树梢。
法国民间乐队先开始演奏,接着当地的一些乐团也奏起乐来。在大雪人占据的车厢对面,放着大堆大堆的冰块,而光芒四射的房子及纹身室正接待着很多来访者。这时整个阿拉卡塔卡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当飞龙舞动时,雪人也张开大口,喷射出光彩夺目的光颜!
持着火炬的人从这里跑到那边,在观众惊恐的叫喊声中,罗伯托飞龙又从口中喷出一串串火焰,同时,雪人吐出雪片。在火与冰表演时还奏着音乐。人们都说,这一天是阿拉卡塔卡从来没有过的最美妙的一天。
阿拉卡塔卡,这个村镇将不会忘记,多亏了这个机智的车辆,人们才有奔向梦想车票的那一天。
正像《百年孤独》里的那一页一样,吉卜赛人返回的那一天,被欢乐与兴奋陶醉的人们都忘了他们曾为之高兴的公司的失败、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与世长辞。
当村民们摸着大的冰块时,有人曾经惊呼道:“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发明!”
如今,吉卜赛人又返回了马孔多,他们将给这个村镇带来更多的发明和欢乐。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的《百年孤独》中早有预见。今天的马孔多已跟着《百年孤独》走向世界。
《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颇受世人重视;但乍读起来却让人犹如步入一座迷宫,走进去出不来。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于1967年第一次在阿根廷出版。
写的是一个位于加勒比海岸边的哥伦比亚村庄,这个坐落在圣玛尔塔内华达山脉附近的村子名叫马孔多,被一条流水清澈的小河沐浴着,距离波涛万顷的加勒比海只有短短几小时的路程。
《百年孤独》的故事情节是通过布恩迪亚家族7 代人的历史形成的,所有的人都在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向人们陈述了个人的孤独、惊人的发明、自相残杀的战争、婚姻、冒险、倾盆大雨、灾难、冰雹、失眠、干旱和黄蝴蝶,等等。
马孔多创始人何塞。阿卡迪亚。布恩迪亚之妻乌苏拉。伊瓜兰,作为一位明智的母亲和统治者几乎贯串小说的全过程。她运用最基本最原始的逻辑,解决人世间的所有问题。
这部小说是由不同人物构成的——何塞。阿卡迪亚、丽贝卡、奥雷良诺上校、雷梅苔丝、阿玛兰塔、皮拉。特内拉、赫里内尔多。马尔克斯上校、费尔南多。
德尔卡皮奥、圣索菲娅。德拉皮达、奥雷良诺。何塞、美人儿雷梅苔丝、阿玛兰塔。乌苏拉、加斯东及最后一个奥雷良诺。布恩迪亚等。这些人物中的中心人物是奥雷良诺上校,他是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读者怎么也不会忘记,他面对行刑队时的那段童年回忆:
他爹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正如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所说,《百年孤独》与《堂吉诃德》一样,是一部由构成整个世界的各种故事组成的历史。它不向现实让步,不向激烈斗争的良心让步,不向变幻的时代和语言让步。有位评论家说过,这部书拿在手里可以一口气从头读到尾。
《百年孤独》是语言的真正汇聚:马孔多那五彩缤纷的世界被无拘无束地自由地讲了出来,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外祖母讲故事那样自然地、在介乎于“真实”或官方现实与虚构现实之间,不停顿地讲了出来。
沉醉在小说里的读者会用与作者同样的逻辑,一步一步地向前,看到内战悲剧或香蕉种植工人遭到大屠杀;看到神父喝了一杯咖啡后会升腾,美人儿雷梅苔丝乘坐白色床单躯体和灵魂升天……
布恩迪亚家族经过了历代繁衍,故事一次比一次更奇异。小说的中轴线被魔法师梅尔基亚德斯牵引着,他的羊皮纸手稿历述了马孔多由开始到被一阵飓风一扫而光的最后结局。羊皮手稿由最后一个阿雷亚诺破译。本来他一直看不懂这篇羊皮手稿,那是因为还不到时候,等他与其姨妈阿玛兰塔。乌苏拉,生下一个带猪尾巴的孩子后,这个家庭气数已尽,他便轻易地破译了手稿中的最后密码:“家庭中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
到此为止,这部充满神话传说与隐喻、运用极其丰富的想像力和有节奏的语言讲述的令人着迷的故事结束了。
然而,现代文学的内行们不难看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大成的经典著作。这里有加西亚。马尔克斯偏爱的作家——博尔赫斯、鲁尔福作品的成段的故意模仿;还有阿莱霍。卡彭铁尔、胡里奥。科塔萨尔、卡洛斯。富恩特斯笔下人物的影子。
有人说,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是一部高于学说或“主义”的小说;还有人说,这部书融合了西班牙与拉美文学从骑士小说到“真奇”小说之精华。这些说法都是颇有根据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