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巴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二章 塞纳河大包围
    塞纳河畔炮声急,围歼敌寇创奇迹;

    巴顿横扫法兰西,巴黎人民庆胜利。

    在诺曼底登陆、布列塔尼之战和法莱斯围歼战中,巴顿及其第3集团军一路过关斩将,攻城夺隘,为解放法国立下汗马功劳。但出于“保密”等原因的限制,巴顿和第3集团军始终是以秘密的身份参加作战的,各级战报和新闻报道中均不得提及他们的名字。这一保密工作做得如此到家,甚至连巴顿的夫人也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巴顿的消息。但是,她对巴顿的性格和作战方式早已了如指掌,自从布列塔尼之战以来,她已经能猜测出巴顿的战斗方位了。她坚信,许多荣誉应该属于自己的丈夫。这一点谁也蒙蔽不了她的感觉。

    其实,这种“保密”完全是人为制造的,它对整个战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敌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巴顿及其部队投入了战斗。如果说保密工作还有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它只能使美国及反法西斯各国人民对巴顿及其部队一无所知。巴顿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甘寂寞的人,在他取得如此辉煌胜利的日子里,却让他继续默默无闻地战斗,把荣耀和桂冠戴在别人的头上,他的内心感到痛苦而压抑。同时,这也极大地影响了第3集团军将士们的士气。巴顿曾不止一次地向布莱德雷发出抱怨:“这种该死的保密把第3集团军的功绩全部掩盖起来,我怎样才能使它保持高昂的士气呢?”

    对此,布莱德雷也觉得太过分了,他认为:让巴顿和他的部队公开露面的时机已经到了。但艾森豪威尔却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巴顿露面还需要一段时间,应该让他再打几次胜仗,这样做既有利于战局,又能使巴顿挽回在国内批评者心目中的形象。但是,巴顿在国内的朋友和拥护者们早已不耐烦了,他们日益强烈地呼吁:立即给巴顿以应有的荣誉。他们认为,让巴顿在前方拼命地战斗,而让其他人窃取巴顿的光荣,这是极大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艾森豪威尔终于做出了让步。

    8月14日,这一天是巴顿及其第3集团军在法国参战两个星期的日子,在例行的参谋会议结束时,巴顿做了一个演讲,纪念这个日子。他站在一幅地图前面,总结了第3集团军在前一阶段战斗中的功绩,指出:“自8月1日参战以来,我们从阿夫朗什向东推进了150英里,解放了法国大片土地。迄今为上,第3集团军比有史以来的其它军队都前进得更快、更远。”他要求部下在下一阶段战斗中大力发扬这一作风,创造出更加惊人的成绩。

    就在这一天,艾森豪威尔正式同意巴顿及其第3集团军结束“秘密状态”。这件事无疑对巴顿及其部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很快,报纸和广播中充满了巴顿及其部队胜利进军的消息和对他们辉煌业绩的颂扬,美英两国各界人士都高声为巴顿喝彩叫好。各个报刊、电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巴顿,使他应接不暇,用巴顿自己的话说,他再一次成了“公共财产”。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兴奋地写道:“现在我真高兴。我知道,我没有辜负你长期以来对我的厚爱和信任。”

    根据布莱德雷的命令,8月14日,巴顿让勒克莱尔的法国装甲师和另一个步兵师留守阿让唐,其余部队向东推进,目标是奥尔良、沙特尔和德勒。巴顿对这道命令颇感兴趣,因为他看到:第3集团军将会在一个60英里宽的正面向前快速推进,直逼巴黎。而攻占巴黎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此时,战局的前景对盟军来说似乎充满了光明和希望。但实际上,盟军仍然面临巨大困难,胜负还在未定之中。

    在布列塔尼,由于布莱德雷阻止巴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德军,致使这里的敌军全部龟缩进布雷斯特等几座港口城市,负隅顽抗,使巴顿一支实力强大的部队(米德尔顿的第8军)被牵制在这里。由于布莱德雷命令巴顿停止前进,未能封闭法莱斯一阿让唐口袋,围歼德军,使大批德军逃脱并参加了以后的战斗。据估计,被围困的德军有50%以上逃了出来,给盟军的下一步战斗造成了巨大困难。德军统帅部把法莱斯突围视作他们的一大胜利,因为他们充分看到了它的重要意义。

    但所有这些都不能阻止巴顿部队滚滚向前的铁轮,1944年8月的西欧战局以巴顿的胜利进军而载入史册。

    由于部队行进得太快,以及缺少地图和对敌情的详细了解,第12军在吉尔伯特·库克少将的指挥下,兵分两路稳步前进。一路径直向前推进,另一路经过沙托丹向奥尔良猛扑。日落前,他们来到奥尔良机场,遭到敌人反坦克和空中炮火的猛烈阻击。经过短暂的战斗,部队乘夜色攻入奥尔良市郊。第二天清晨,两个装甲团和第137步兵团分别从北面和西面破城而入,守敌仓皇逃窜。战斗刚一结束,奥尔良全城的居民便涌上街头,迎接解放者的到来。他们载歌载舞,张灯结彩,使这座刚刚摆脱德寇魔爪的城市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是夜,当地的无线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圣女贞德的城市被巴顿及其第3集团军解放了!

    正在第3集团军阔步猛进的时候,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勇将巴顿却自寻烦恼,陷入了一场小小的人际关系麻烦之中。第12军军长库克将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兵,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人,而且是巴顿的老朋友,深得巴顿的器重和信任。攻陷奥尔良之后,由于过度疲劳,库克突然病倒了,血压高得惊人,难以继续承担指挥任务。若在平日,巴顿对这类事情用不着多操心。但此时,巴顿将心比心,认为库克刚刚建立了功绩,其军事生涯正处在巅峰时期,在此刻剥夺他的指挥权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肯定是十分痛苦的。忠实干朋友和体谅军人的尊严是巴顿的重要品格之一,他要尽其所能减轻对库克的这一打击。他利用战斗间歇期间,亲自与艾森豪威尔交涉,请求授予库克“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在此之后他才宣布免去库克的职务,任命第9师师长曼顿·埃迪将军为第12军军长。

    第20军向沙特尔的进军同样快速有力。8月14日,该军第7装甲师先是径直向德勒挺进,前进了15英里之后,立即调转方向向沙特尔全速推进。第二天,他们摧毁了德军的抵抗后进入沙特尔市郊,然后兵分两路,从西面和西南面向城内进攻。这一仗打得比较艰苦。驻守沙特尔的德国第1集团军司令谢瓦勒里将军把从诺曼底退下来的第48师和从南部来的第338师组成战斗集群,与第1集团军一道加强了该市的防御,利用牢固的工事和强大的炮火支援,准备决一死战。美军第7装甲师对此一无所知,在第一天的遭遇战中失利,被迫退出市区。当天夜里,大批德国援军开到,进一步增加了守城的兵力,摆出一副决斗到底的架势。鉴于这种情况,第20军于16日也增加了进攻兵力,并调集炮兵部队支援。17日,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由于沙特尔是一座文明古城,为保护城内的名胜古迹,盟军统帅部命令炮击时需格外小心,从而影响了炮火力量的发挥。直到18日,步兵和坦克部队才进占该城,俘敌2000余人,并占领了一个完好无损的机场。此时,第20军距巴黎只有50英里了。

    与此同时,左翼的第15军也在大踏步前进:第79师直扑诺让勒罗特鲁;第5装甲师从阿让唐向前迅速推进了60英里。16日上午,第5装甲师已越过厄尔河,包围了德勒,德军为避免被围歼的命运迅即放弃该城,美军不战而胜。同日,第79师穿过话让勒罗特鲁,在厄尔河对岸建立了坚固的桥头阵地。

    这时候,通向巴黎的道路已经打通了,巴顿部队在厄尔河上占据了5座桥梁,他下属的3个军对巴黎已形成了半圆形包围圈,最近处距巴黎只有30英里。巴黎近在咫尺,指日可下。巴顿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他已经跃跃欲试了。对于巴顿来说,这既是一个事关他个人荣誉的问题,又是一个触动他感情的问题。他早就盼望着亲自解放这座他所热爱的千年古城,完成这个令世人瞩目的神圣使命。在他心目中,征服巴黎是他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是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却不这样认为,基于种种考虑,他们想尽量推迟进攻巴黎的时间。他们认为:从战略上看,巴黎对于盟军进攻德国已经毫无意义,德军已经把巴黎抛弃了,盟军在追歼德军时,应该绕过巴黎而行,孤立城内守军,待消灭德军主力后再返回头收拾这座孤城。否则,如果盟军分兵进攻巴黎,只能使盟军放慢进攻速度,再一次失去歼灭德军主力的良机。从政治上看,巴黎解放后,美英两国将会与戴高乐将军在许多现实问题上产生矛盾和麻烦,这一问题的先兆早已出现了,戴高乐与盟军之间的关系一直疙疙瘩瘩,不十分理想。从后勤保障方面看,问题就更突出了。一旦巴黎获得解放,盟军需要每天供给400万巴黎居民4000吨粮食以及大量燃料和其它生活必需品,这必定会给交通运输造成巨大压力。况且,由于巴顿史无前例地快速推进,已经使盟军的供给系统感到无法忍受了,在不到4个星期的时间里,盟军的供给线从诺曼底几乎延伸到塞纳河。同时,布列塔尼的围城战仍在继续。由于德军的破坏和空袭,法国境内的几条铁路已无法正常运转,虽租用了英国4个卡车公司的车辆保障巴顿装甲部队的推进,但汽油紧缺等问题仍时时困扰着巴顿,盟军不得不动用空军紧急空运,而这样一来又影响了空降部队的行动。

    鉴于上述原因,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都主张暂时置巴黎于不顾,快速向东追击敌军,争取把德军主力部队歼灭在法国。据此,布莱德雷命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继续向塞纳河全速推进,粉碎德军逃跑的企图。

    8月17日,巴顿的第15军从德勒向塞纳河推进了25英里,强占了芒特。在西欧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巴顿的装甲部队好像插上了双翅,风驰电掣般地向前狂奔。德军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第7集团军、第5装甲军的残部以及从诺曼底、法莱斯等地溃退下来的部队抱头鼠窜,纷纷退缩至莱桑德利和奎恩之间的塞纳河的渡口附近。

    为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实现对德军的最后包围,布莱德雷果断地下令:巴顿的第5装甲师立即沿塞纳河左岸调头向北,直奔卢维耶,第19军则冲向埃尔本夫。当夜,心急如火的巴顿在恶劣的气候下乘飞机来到布莱德雷的司令部,请求允许他在芒特渡过塞纳河,并在河对岸建立纵深4—6英里的桥头阵地,以便使车辆、坦克和重型装备渡过塞纳河。布莱德雷当即表示同意,同时命令他以最快的速度在芒特、默伦、枫丹白露和特鲁瓦等地渡过塞纳河。巴顿立即开始行动。

    17日夜间,芒特地区狂风大作,第79师强渡塞纳河。第313步兵团排成一字形沿一条水坝顺利过河,其余部队乘坐舟船携轻武器渡河。到下半夜,该师大部分人马已经渡河完毕。次日,他们出其不意地抢占了设在拉罗利的b集团军群指挥部,并向刚刚到达该地区的德军发起进攻。至23日,一座能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的桥梁便建立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