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伤脑筋,偏听偏信害死人;
强迫吉罗作新郎,新娘反对难成婚。
且说达尔朗被刺身亡后,在美英支持下,吉罗将军作为达尔朗的继承人,担任法属北非高级专员和总司令。
12 月27 日,丘吉尔提醒戴高乐,即使华盛顿把整个法属非洲都交给吉罗,也不要做任何反对美国政策的事情。
12 月28 日,戴高乐向吉罗致意,并再次呼吁战斗的法国人团结一致,第二天,12 月29 日,吉罗被迫作出了这样的答复:“鉴于达尔朗被刺所引起的情绪,我认为当前时机不利于我们之间举行会谈。”
戴高乐决心利用达尔朗之死所造成的有利形势,大力宣传战斗法国的政策,并扩大其影响。1 月2 日,他发表广播讲话,呼吁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建立临时中央政府。他说:“法属北非和西非内部的混乱局势日趋严重。这是由于法国政权在这里的基础并不巩固,在维希政权垮台后,就出现了一阵混乱。战斗法国组织起来的富有热情和久经考验的强大民族力量,虽然使法兰西帝国大部分领地投入战斗,重新回到共和国的怀抱,但这个力量在法国这块属地上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戴高乐在叙述了国内外当前形势后,进一步阐述了他呼吁建立中央临时政权的必要。他说:“12 月25 日,我得到民族委员会和帝国防务委员会的同意,向吉罗将军建议从速在法国领土上会晤,共商大计,以争取实现这个目标。”
同时指出,这个中央政权必须”以全国统一为基础,以战斗精神和解放精神为鼓舞力量,以共和国的法律为依据”。他认为,法兰西的形势以及战争的总形势,都不容许我们再有任何迟延了。
戴高乐的声明以及这个声明在国内外产生的广泛影响及群众的强烈支持,都击中了华盛顿政府的痛处,使罗斯福和他所支持的吉罗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在各方面的压力下,1 月6 日,吉罗又向戴高乐发出第二封信,原则上表示同意和戴高乐在阿尔及尔举行会谈。这次没有再提达尔朗之死所造成的不利气氛,但又借口“早有约会”,说在1 月底前不可能确定谈判的具体日期。为此,戴高乐非常生气,他说:“早在1942 年12 月25 日我就建议与你举行会谈,使我遗憾的是,你由于早有约会而延至今年1 月底举行。我要坦白地告诉你,关于实现法兰西帝国的统一以及把它的力量和全国抵抗运动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的迫切性,民族委员会和我个人跟你的见解不同。”
当时国际形势发展很快,从1942 年11 月以来,盟军连续取得重大胜利。蒙哥马利的部队在阿拉曼突破了隆美尔的防线。这就打开了通往的黎波里的道路。一个月以后,德军第六集团军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纳粹在东线总崩溃的迹象已开始出现。面对着苏联红军节节胜利,全面反攻的情况,英美十分焦急。下一步是向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还是经由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登陆,进攻欧洲的“软下腹”?英美仍在举棋不定。在此情况下,在最高一级进行磋商看来是必要的。可是由于苏德战场上正进行殊死战斗,斯大林脱不了身。然而,英美首脑却没有理由不会晤。为了协调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把会谈地点设在摩洛哥濒临大西洋的城市卡萨布兰卡,在安法郊区作了舒适的布置。
1943 年1 月12 日,丘吉尔到达那里。两天后,罗斯福也到了。列席这次会议的还罗伯特?墨菲和英国新任负责中东事务的国务大臣哈罗德?麦克米伦。
法国问题对美英来说仍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罗斯福对戴高乐不感兴趣,对这位将军怀有很深的偏见,而他所扶植的吉罗又缺乏“政治头脑”,对吉罗的表现又不尽满意。特别是阿尔及尔的混乱日趋严重,迫使美英不得不采取行动。罗斯福建议,吉罗和戴高乐在美英两巨头的仁慈监督下进行一次会谈。对于这两个对立的法国领袖,罗斯福抱着一种取笑的实际上近乎戏弄的傲慢态度。“我们把吉罗叫做新郎,”他对丘吉尔说,“我把他从阿尔及尔弄来,你把新娘戴高乐从伦敦接来,我们来强迫他们举行婚礼。”
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导演下,这场“结婚的闹剧”就这样开始了。1 月17 日,吉罗带着他的一小批随员先到了。在他到达之前,罗斯福已从墨菲和艾森豪威尔那里得知,吉罗的表现使对其寄予希望的美国人很失望。吉罗任性而傲慢,一心想担任盟军总司令,对于行政管理一窍不通,也没有政治抱负。而戴高乐却恰恰与此相反。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他确信戴高乐企图在法国建立个人统治,并问道:“在戴高乐派组织中充满了暗探和告密者的情况下,人们怎能相信戴派呢?”
然而,他们要把戴高乐弄到卡萨布兰卡来,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1月17 日文登大臣把英国首相从摩洛哥拍来的一份电报交给戴高乐。电报中说:“我可以在这里给你和吉罗在完全秘密的情况下安排一次具有良好远景的会谈。”但戴高乐得知美国总统也在摩洛哥时,对英国首相的电报十分反感。使他生气的是:如果罗斯福在那儿,为什么丘吉尔避而卞提呢?为什么只用首相一个人的名义邀请他呢?他不愿意在一出有份的喜剧中充当丘吉尔的斗士,去与受罗斯福庇护的吉罗较量。戴高乐没有征询全国委员会的意见,就马上回电予以拒绝,并提醒丘吉尔,他曾一直找机会与吉罗会晤,但都没有成功。他坚持说,最好在法国人之间举行会谈,他不喜欢“盟国高级法庭”的气氛,而盟国却正是建议用这样的“法庭”来代替最好由法国人自己安排的会议。同时他又打电报给吉罗,他在电报中十分不客气他说:“请你记住,我仍旧随时准备与你会谈,但必须在法国领土上,在法国人当中进行,地点和时间,完全由你选择。”
戴高乐的拒绝使丘吉尔感到难堪,他极力在美国人面前掩饰,并敦促这位倔强的法国抵抗领袖重新考虑前来卡萨布兰卡的问题。商天后,艾登又把丘吉尔的一封电报转送戴高乐。电报说:“我受他人的委托告诉你,那份关于参加会议的邀请是美国总统和我本人共同向你发出的。在这次会议上,首先要讨论北非问题,如果你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那么美国总统以及英国首相将感到荣幸。”艾登并向他说:“如果再下去,恐怕舆论会对你不利,而且丘吉尔在使美国人帮助战斗法国问题上下再做任何努力。”
但是,戴高乐下愿在这样的恫吓面前屈服,于是他决定把这件事提交他的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经过故意拖长时间的辩论,决定即使仅仅为了与罗斯福的会晤,戴高乐也应该走一趟。于是他满有情绪地给丘吉尔回电说:“大战的形势和法国目前的处境,不容许我拒绝跟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英王陛下的首相举行会谈。”同时强调指出:会议上要讨论的问题是“战斗法国未曾参加讨论的事情的继续,而这件事已引起一种对于盟国似乎是不大令人满意的形势,而对法国则在任何情况下也绝不能令人满意的形势”。
在离开伦敦前,戴高乐同美国海军上将斯塔克进行了长时间谈话,后者非常认真地听了这次谈话。戴高乐向他讲述了法国历史及其悲剧。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法兰西依靠某位在以前不被人知的领袖死而复生。圣女贞德、波拿巴、克雷蒙梭以及其他人就是例子。圣女贞德是位农民,一个没有文化的平民女儿,但她却拯救了王国。戴高乐将军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海军上将。斯塔克认为,仅仅透过溃败、停战和与敌合作来看法国的罗斯福,将会发现一个永恒的法兰西像凤凰一佯在烈火中新生。斯塔克建议戴高乐在卡萨布兰卡与罗斯福会晤时,把这些话再说一遍给罗斯福总统听。
1943 年1 月22 日,戴高乐一行抵达卡萨布兰卡机场,受到美国将军韦尔伯等人的欢迎。上车前,韦尔伯用一块破布蘸了些污泥涂在汽车的玻璃窗上。这种谨慎的做法,无非是要把戴高乐将军及其同伴抵达摩洛哥的消息封锁起来,不让别人知道。
在安法,盟国征用了许多别墅,这些别墅的住户都迁到别处去了。此外,又把四周都弄空了。铁丝网围绕着会议处所。里里外外都是美国岗哨,不许任何人自由出入。每个人的生活事务都由美国士兵料理。戴高乐对此十分反感。他和吉罗将军见面头几句话就很不客气。他说:“喂!怎么回事!我四次向你建议会谈,而你怎么要我在这铁丝网里,在外国人中间来跟你会谈呢?你从国家观念上说,不感到有些难为情吗?”吉罗显得很窘,他忙向戴高乐
解释说,他也是不得不这样做。进餐时,戴高乐渐渐心平气和下来,以致要求吉罗讲述他轰动一时的脱险经历。但是,当话题转到时事时,这位五星上将才告诉对方说,他丝毫不反对维希政府,他所要做的事就是打德国人。听到这番话,戴高乐的随员们,全靠他们的领袖所表现出的冷静的克制才按捺下来。
为了摸清美英的意图,戴高乐来到卡萨布兰卡后,曾和丘吉尔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他一进门就先发制人。他大声对英国首相说,如果他早知道在法国的土地上会被美国人的刺刀团团围庄,他决不会到这里来。接着丘吉尔向戴高乐说明总统与他苦心孤诣制定的“解决方案”:戴高乐和吉罗将共同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他们的权力是平等的,但是吉罗还将兼任最高军事长官,因为负责装备已经统一起来的法队的美国人坚持这一点。也许,“我的朋友乔治将军”将成为委员会的第三个主席。这个委员会还将包括现任法属北非高级官员的诺盖、佩卢东、布瓦松和贝尔热雷。
“这个解决办法,在美军上士看来也许是合适的,但是我认为英国首相本人也不会把它看作严肃的事情。至于我,我应当重视法国固有的主权。”戴高乐对此严肃地评论道:“盟国撇开我,并且违反我的意图在阿尔及尔建立了行使职权的行政系统。显然,因为他们在这方面不能得到任何满足,所以现在又图谋把战斗法国溺死。但战斗法国不允许这样做。如果战斗法国必然灭亡的话,它也愿意光荣地灭亡。”
丘吉尔似乎不理解这个问题的精神实质,他对戴高乐说:“你看我的政府怎样?你知道我是长期为反对慕尼黑精神而战,但我组织政府时,却让那些具有慕尼黑精神的头面人物进入政府。结果他们干得很起劲。好!以致在今天,人们已经辨认不出他们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了。”戴高乐回答说:“这样讲,你一定是没有看见法国的遭遇,至于我,可不是一个想组织内阁并在议会得到多数票而左右逢源的政客。”丘吉尔还是要戴高乐认真考虑这一方案,并告诉他:“今晚你要和美国总统会谈,而且你将知道,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总统和我是有连带关系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