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麦克阿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章 位居顶峰(2/2)
    紧跟着,步兵也冲了上来。他们向人群投去一枚枚催泪弹,刹时间,一股股烟雾笼罩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围观者四处逃散。老兵的家属们流着眼泪、喘着粗气、拖着孩子、拿着炊具,从破烂的木板棚中踉踉跄跄地跑了出来。陆军部长那道关照和体贴每一个妇孺;采取-切人道措施的命令,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抵抗停止了,老兵们拖家带口地退却了,但后面的军队仍步步紧逼,继续投掷着催泪弹,像驱赶畜群一样。到晚上9点钟,逃难的老兵已撤到设在阿纳科斯蒂亚河对岸的大本营。麦克阿瑟想穷追不舍,让部队打过河捣毁老兵们的大本营,但胡佛总统下令禁止过河。麦克阿瑟对这道命令十分愤慨,认为这是文官干涉军事,并宣布原定计划不变。这是他第一次有意违抗总统的命令,但并非最后一次。

    麦克阿瑟下令在第11街桥头架起重机枪,然后率领一支步兵纵队冲过去,艾森豪威尔则紧随其身边。到了对岸,他们兵分两路,向退伍兵营地包抄过去,并投掷催泪弹。老兵们及其家眷边喊边跑,并大声嘲笑道:"胆小鬼!胆小鬼!胆小鬼!"接着,镇压的部队用火把点着了营地的所有棚舍,顿时火光冲天,火焰高达50英尺,连站在白宫窗口的胡佛都看得到。艾森豪威尔看到这种情形也不免动了侧隐之心:"不论退伍军人应不应来华盛顿请愿,他们毕竟是少吃缺穿,觉得自己受尽了委屈。看到他们的住所一下子被烧光,人们就更可怜他们了。"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同情心。在洗劫中,一个想从着火的窝棚里救出心爱兔子的小男孩,被一个士兵用刺刀捅穿了腿;两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被瓦斯活活憋死;华盛顿的一些有钱人坐在自己的游艇上观赏着这百年不遇的夜景。到了夜里11点多,乔治·巴顿少校率领骑兵部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毁灭性攻击。在这次受攻击的人中,有一个叫约瑟夫·安吉利诺的,此人曾因1918年9月26日在阿尔贡战役中救护战友有功而获得十字奖章,而那被他救了命的人正是现在驱赶他的乔治·巴顿。

    在这次小题大作、虚张声势、近乎残暴的血洗老兵事件结束后,麦克阿瑟的刚愎自用又使他失去了常人的理智。艾森豪威尔曾劝他避开新闻记者,而让政界人物去发表谈话。但他不听艾森豪威尔的劝告,竞自告奋勇随陆军部长一起去会晤新闻界人士。在午夜过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却避而不谈自己违抗命令的事:"要不是总统不到24小时就动手的话,局面势必非常严重,可能真的会发生一场战争。要是拖延一个星期,我看我国的政治制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了。"赫尔利补充说:"这是一个大胜利。道格立了大功,挽回了危局。"

    然而,对曾经为祖国而战的人下毒手,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理所当然受到人们的谴责,招致全国各地一片声讨。一些州的参议员,特别是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把麦克阿瑟视为"国内两个最危险的人物"之一(另一个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民主党人休伊·朗格),一个可煽动人们向右转并夺取政权的法西斯分子,他所制造的事件乃是一场人间灾难。但麦克阿瑟拒绝承认他有错,直到临终前他还深信,那些请愿者尽是些"叛乱分子",而不是退伍军人;"退役金大进军"是赤色分子的阴谋。正因为他粉碎了这一阴谋,克里姆林宫才诅咒他是个"该死"的人。他的这种顽固不化的观念用艾森豪威尔的话说,就是"一个高级指挥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决不可承认自己的错误"。

    "退役金大进军"事件后,麦克阿瑟对艾森豪威尔的工作能力愈加欣赏,于1933年2月调他作自己的副官。当麦克阿瑟需要帮忙的时候,只要喊一声:"艾森豪威尔少校!"后者就会从隔壁飞跑过来。艾森豪威尔经常为这位参谋长起草演讲稿、信件和报告,其行文风格以及反映上司的观点和意见的能力,深得上司的赏识,成为麦克阿瑟推行其陆军建设计划、与国会周旋的得力帮手。在考绩报告中,麦克阿瑟对艾森豪威尔赞扬道:"在这一代军官中,没有一个能胜过他,……在精力、判断力和执行任务等方面尤为突出。""他是军队中最好的军官。当下一场战争来到时,他应当立即登上领导岗位。"除了在工作上配合默契外,两个人在情趣上也很相投。他们都是西点军校毕业生(艾克是1915届,比麦克晚12届),又都是体育爱好者,因此他们对西点军校橄榄球队的战绩异常关切,每到赛季,两个人便开始热烈讨论陆海军比赛的前景和结果。艾克对这位上司的才能十分钦佩,并通过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来学习他。艾克的传记作者斯蒂芬写道:"不管自觉不自觉,艾森豪威尔在战时和担任总统时,在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辩论中总是效法麦克阿瑟。"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开始在全国推进新政。尽管罗斯福和麦克阿瑟在政见和观念上有很大不同,但在个人能力上却彼此欣赏、相互尊重。正如麦克阿瑟本人所表白的:"无论我们之间有多大距离,我对他的私人友谊绝不会受影响。"约翰·根室①指出:"罗斯福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心,是真正的贵族派;两人都受野心勃勃而长寿的母亲的支配,而且外表都很神气。他们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观点,罗斯福憧憬于自由主义并朝着这一方向前进,而麦克阿瑟则比较保守,但没有反动色彩。"尽管两人表面上很要好,但在工作上和骨子里却保持着一种对抗关系。

    ①美国记者、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作为战地记者和新闻评论员报道战况。著述甚丰,主要介绍世界各地的社会政治情况,其中有《欧洲内幕》《亚洲内幕》、《回顾罗斯福》等。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主张新政的人却不像罗斯福那样能容忍麦克阿瑟,他们甚至把他看作军火商的走狗。内政部长哈罗德·伊克斯写道:"麦克阿瑟是这样一种人,他认为当他登上天堂时,上帝也会步下那神圣的白色宝座,恭恭敬敬地把他请上去。"他异常自负、高傲自大这一点为大多数人所承认,就连对他深为崇敬的艾森豪威尔也回忆说,只要麦克阿瑟感到有人对他不够尊敬,他就"大发脾气,破口大骂人家好耍权术,不懂礼貌,乱出主意,出尔反尔,狂妄自大,违反宪法,神经迟钝,麻木不仁,如今世道真是见鬼,等等"。除了他之外,"决不能见到天上还有另一个太阳"。当时的麦克阿瑟谈到他自己,已经用第三人称了。他从不会坐着说话,说着说着便站了起来,在地上走来走去,一边讲,一边挥舞着他那长长的烟嘴。他还在办公桌后面竖起一面15英尺高的红木框镜子,以使自己的形象显得格外高大。

    然而,欣赏他的人也好,不欣赏他的人也好,都很少怀疑他的领导才能。当他在某个问题上采取了某种立场以后,他便固执地坚持这种立场,特别是在涉及陆军时。他掌握问题的全部细节,总是用合乎逻辑的摆事实的方法来坚持自己的论点。他在讲述问题时,常常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一两个小时,并且不论什么话题都能说得有声有色,中肯扼要,从不为选择词句或组织思路而停顿片刻。

    当时的美国陆军不但在数量上少得可怜,在质量上也差得惊人。军费连年下降,1933年为3.04亿美元,1934年为2.77亿美元。有的报刊说,美军是世界上"装备最差的"军队,对此谁也不否认。麦克阿瑟手头所能掌握的陆军只有3万人,其余都在戍边或在海外服务;能够投入战场的坦克有1000"辆,其中只有12辆是新式的;飞机有1500架,其中大部分已经过时。他警告道:"陆军的兵力及其战备水平已处在危险线之下。"有一位写作者曾描述说,美队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个气喘吁吁地咧着大嘴,穿着不合身的军服,歪歪斜斜地扛着一杆老掉牙的步枪,在广大无边的国土上没完没了地走来走去。"

    早在1931年,麦克阿瑟在他的第一个年度报告中就提出,了使陆军所有部队实现机械化的计划:"骑兵部队已被赋予发展战斗车辆的任务。这些车辆将增加它在侦察、反侦察、翼侧行动、追歼以及类似行动中作用的力量。其中一个团将全部用这样的战车装备。步兵则注意发展旨在增加对防守坚固阵地之敌攻击力的机动车辆。"这一计划虽然排除了组建独立的机械化部队的可能性,但它却多少推动了整个陆军现代化的步伐。骑兵现在可以有自己的坦克了。麦克阿瑟在报告中所提到的那个团在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被组建。这支部队后来与第1骑兵团一起组成第1机械化骑兵团,并成为1933年组建的由艾德纳·查菲领导的第7机械化骑兵旅的核心。在坦克性能上,麦克阿瑟则更强调它的机动能力和速度,侧重于发展轻型坦克。他要求机械化部队要"保留骑兵精神",长于闪击战,并在条令中明确规定:在进行突击作战时,应大量使用坦克。但由于麦克阿瑟轻视中型和重型坦克的发展,使得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一辆可与德国的重型坦克相匹敌的硬碰硬的同类装备。1934年,他领导参谋部确定了实现陆军装备现代化的先后顺序:坦克和炮兵机械化、野战部队摩托化、飞机、通信设备和新式半自动步枪。

    麦克阿瑟对空军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可能是受了米切尔的影响,他认为,未来的大战"如不能控制空中,势必惨败,海、陆军必须有空军掩护,方可取胜"。在新任参谋长的第二年,他成功地与海军部长达成协议,一致同意由陆军航空队负责对入侵的敌舰队进行攻击,从而解决了陆军航空队和海军之间就海岸防御问题存在的长期争端。1933年,他指示航空队在菲律宾、夏威夷和巴拿马运河区建立远程巡逻和轰炸机中队。麦克阿瑟的努力为航空队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到1934年,航空队的飞机数量已发展到2320架,且全是最新式的;另外,航空队已有轰炸机中队27个、驱逐机中队17个、攻击机中队11个、侦察机中队20个。但让麦克阿瑟始料不及的是,随着航空队地位的日益提高,其独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作为让步,麦克阿瑟同意成立一个"航空兵总司令部",该司令部对所有以美国本土为基地的飞机实施统一控制,其训练和作战受命于陆军参谋长或远征军司令,而不归野战集团军司令官指挥。

    麦克阿瑟在任参谋长期问对陆军建设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于1933年制订了一项总动员计划(六年规划)。他认为,动员计划应能提供一支中等规模(40万人)的机动部队(紧急战备部队),以备需要时投入战斗。因此,他指示参谋部致力于一项特殊的战争计划,并力图增强总统在不受国会干扰的情况下行使部分动员令的能力。为了做好紧急战备,他还制定了一项周密的计划,即正规军的每个军官事先都被指定好动员时的专门职位,一旦动员开始,参谋长本人就成为野战部队总司令官,而战争计划处则成为野战部队参谋部的核心。一年以后,麦克阿瑟已把正规军包括国民警卫队在内的现役和预备役部队整编为22个师,并组成4个野战集团军,由资历较深的军长担任具有战术指挥(而非行政管理)职能的司令官。

    麦克阿瑟对罗斯福的"新政"总的来说不感兴趣,也很少支持,但也有一次例外。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不久,为了让失业的青年有活可干,政府成立了有27.5万人参加的"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筑堤、植树等水土保持工作。麦克阿瑟看到这是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便建议由军队来负责保护队的行政管理工作。总统同意了,但指示只能管理而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训练。随后,麦克阿瑟便组织各部队接收保护队,并让他们穿上了草绿色的制服,成了一支像模像样的"国民后备军"。这项工作由于有麦克阿瑟的协助,取得了很大成功,得到保守派的好评,罗斯福也为此感到非常得意。

    但麦克阿瑟与罗斯福之间的友好合作仅此一次。1934年,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要求陆军将第二年的经费预算削减一半。麦克阿瑟知道后大为惊愕,立即与陆军部长乔治·德恩去找罗斯福理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罗斯福坚持原议,麦克阿瑟最后情绪激动起来,愤怒地说:"当我们在下次战争中遭到失败,一个美国兵被敌人的刺刀刺进肚皮,被敌人的双脚踩在喉咙上而发出最后的诅咒时,我希望他骂的不是麦克阿瑟,而是罗斯福!"总统顿时面色铁青,喝道:"你不该对总统这样讲话!"麦克阿瑟向罗斯福道了歉,但声称要辞职,并转身离去。当他走到门口时,罗斯福作了让步:"别傻了,道格拉斯,你和预算局应开会讨论一下这件事。"走出总统办公室,德恩兴奋地对他说:"你拯救了陆军!"但麦克阿瑟还未缓过劲来,由于过度激动和忿懑,他吐在了白宫的台阶上。

    麦克阿瑟后来写道,自那次争论之后,海军出身的罗斯福便站到陆军一边来了。由于麦克阿瑟的力争,1935年国会批准陆军经费为2.84亿美元,比上一年稍有增加,并将陆军兵力增至16.5万人。但由于经费仍然少得可怜,实际增加的兵力并未达到这个数字,更谈不上去更新多少装备了。而此时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正加紧备战,其军费开支已占财政支出的一半甚至更多。1935年3月,希特勒德国正式发表重振军备宣言,并宣布实行"国防军法",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在短时间内即将军队扩编为12个军36个师,约50万人。意大利则在这一年的10月出动30万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

    在参谋长任内,麦克阿瑟与潘兴为首的"肖蒙集团"成员,特别是乔治·马歇尔的关系仍处于对抗状态。1933年底,麦克阿瑟写信给正在莫尔特里堡任职的马歇尔中校,命令他立即去芝加哥接任伊利诺伊州国民警卫师师长之职,并说这一职务是最重要的头等工作;但马歇尔看罢信后却呆若木鸡。这难说是件好事,因为一名正规军官去非正规部队服役,便很少有晋升的机会了,绝望之余,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对上级的命令提出质疑,请求麦克阿瑟收回成命;继续让他在正规军中服务。同时,他还请出了潘兴将军为他说话。但潘兴的出面干预,反而使麦克阿瑟强烈地意识到马歇尔仍是令他憎恨的肖蒙集团的成员之一,正是马歇尔下的那道引起混乱的命令使他蒙受被扣押的耻辱。因此,潘兴的说情和马歇尔的请求均被冷冰冰地拒绝了。这大大伤了马歇尔的心,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愁容满面,从未笑过"。1935年,潘兴再次为他的得意门生的晋升奔走,并给罗斯福总统和陆军部长乔治·德恩写信极力推荐。但当德思为此来找麦克阿瑟商量时,后者又以没有空缺为由,再次打破了马歇尔的将军梦。直到麦克阿瑟卸任参谋长之后,马歇尔才得以晋升为准将。后来有人告诉马歇尔,麦克阿瑟曾说马歇尔是他唯一害怕的军人,没有马歇尔和他竞争,他就可以一帆风顺。幸亏马歇尔气度大,在他当上陆军参谋长成为麦克阿瑟的上级后,他并没有乘机报复,给麦克阿瑟小鞋穿。

    1934年,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任期本已届满。但这一年的12月12日,罗斯福总统以没有适当人选为由,宣布麦克阿瑟继续留任,为的是使他能够有时间争取陆军1936年度预算得到国会批准。果然,在他的努力下,1936年的陆军经费增加到3.55亿美元。

    1935年10月1日,麦克阿瑟正式离任参谋长,由马林·克雷格接任其职。对于他这5年对美国陆军的贡献,潘兴将军做了中肯的评价,尽管他曾反对麦克阿瑟任参谋长。在麦克阿瑟即将离任时,他说:"对麦克阿瑟参谋长,我只有赞扬。他完全懂得为国防发展一支统一战斗部队的需要。他主张进步,但并不激进。他勇于向上级发表他的正确意见这一点是令人钦佩的。由于他的参谋部处事英明,他赢得了陆军和全国的完全信任。 "

    由于他在任参谋长期间,"对制定正确的防务政策以及不断加强国家安全的法律贡献显著",而又获一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嘉奖令中说:"他设想并发展了我国地面部队的四个集团军组织;设想并建立了航空队总司令部,从而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空防能力;他制订了一项使陆军的战术、装备、训练和组织现代化的综合计划。"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保持了一支准备较好(尽管仍不充分)的军队,不能不说有麦克阿瑟的一份功劳。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