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蒙巴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二章 开罗会议(2/2)
    11月22日拂晓,罗斯福乘坐“道格拉斯c-54”号专机抵达开罗。这次旅行,他先是乘“衣阿华”号战列舰驶往阿尔及利亚的奥兰港,途中,“衣阿华”号还险遭一艘护卫自己的驱逐舰误射。到了奥兰,他改乘飞机经突尼斯来到了这里。美英中三国首脑总算到齐了,23日上午,开罗会议在位于该城西郊门德的美国大使亚历山大·柯克的别墅里正式开幕。

    会议在研究远东战事时,根据罗斯福的要求,首先讨论了蒙巴顿携带来的“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阶段要求:中国第22师和第38师从雷多进军(这个行动那时已在进行中),同时要求:1944年1月中旬,英第15集团军在若开区向前推进以占领改善的防线;英第4集团军向茂功、明塔、锡当进军,尽可能向东南推进;2月,上述3支长远距离的突破部队开始进攻,伞兵部队于3月中旬必占领英都,然后空运印度第26师据守该地。这个作战计划还原则上确定在孟加拉湾进行两栖登陆作战。

    蒙巴顿向全体会议介绍了自己的计划之后,中国方面应邀发表见解。蒋介石客气地提出批评说,此计划没有明确规定水陆两栖夹击的地点和日期,他强调必须坚持三点:1.南北缅海陆同时夹击;2.安达曼岛同时占领;3.英军应进至曼德勒。

    由于蒋介石不同意该计划,会议不得不中途停止,而让蒙巴顿与蒋介石私下协调解决。蒙巴顿找到蒋解释说,您所强调的实际上是早先进攻曼德勒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不切实际,已经被否决过了。“为了证明我们曾经详细地讨论过这一计划,我拿出了地图,还列举了详细的技术细节。”蒋介石回答说:“但那是你们的否决,我们还是要把它付诸实施。”

    会上,蒋介石再次提出了全面反攻缅甸的行动方案。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重庆方面的行动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加强有效实力,装备并训练90个战斗师,分成3组,每

    组30个师和 1个至 2个装甲师。

    1.第一组由在印度的师及那些被指派到云南的y部队

    组成。这些师应于1944年1月1日达到规定的足额,并在那

    时予以令人满意的装备。

    2.第二组的30个师已经指定,并已成立一个学校……

    通向印度的公路打通时,(第二组的30个师)应重新装备,并

    可以随时开往战场。

    3.对第三组的 30个师将进行类似的程序,在通过缅甸

    的交通重新打通之后,1个或2个装甲师将组织起来。

    4.中国一切可供使用的资源都将用来产生有效的战斗

    部队,现存部队中受过训练的人员将成为充实者。

    5.中国将按照约定的计划参加收复缅甸的战役,x部队

    从雷多进攻,云南部队从保山进攻。此军事行动将得到在孟

    加拉湾海军行动的支持。在采取行动之前,英国海军应及时

    集中,为行动作好充分准备。

    第二部分是中国希望盟军采取的行动:

    1.在 1944年雨季之前,盟国将使用陆、海、空军尽快作

    出努力以重新打通由缅甸至中国的交通。

    2.美国将为3组30个师和装甲师提供装备。

    3.如约维持美国第14航空队,并予以充分的补给,俾可

    持续采取行动。

    4.中国空军将迅速加强到两个战斗机大队,一个中型轰

    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中队和一个运输机中队,并保持这样

    的实力。

    蒙巴顿觉得蒋介石似乎在不断提高要价,蒋要求美国先后要为他装备90个师及装甲部队,这比1942年底的“安纳吉姆”行动计划实施美国为中国建立30个师的计划更宏大。同以前一样,丘吉尔明断宣布拒绝蒋介石的那种等于是陆上战斗的两栖作战。他对在缅甸进行大规模战役的建议并不表示热情。在他看来,缅甸只是大英帝国在印度殖民地的一个前哨,而不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地区,“他也不喜欢美国人,特别是中国人分享解放缅甸的荣誉”。当蒋介石在会议上阐述自己的设想时,丘吉尔不留情面地多次打断他的发言。

    尽管丘吉尔很不乐意把大量的英军用于拟议中的缅甸战役上,罗斯福此时却支持蒋介石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任务简言之就是这样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使中队牵制住日本军队,这是我们的一大目标。”虽然通过与蒋介石的接触,他也感到蒋介石政权的性,但它毕竟是中国政府的象征和代表,正如他对儿子说的:“尽管蒋氏夫妇的缺点很多,我们还是得依靠他们。”同时,美方的“参谋长们竭力主张接受蒋的进攻缅甸北部的计划,另外再在孟加拉湾采取军事行动”。因此,罗斯福答应:“在以一两个月内实行渡过孟加拉湾的大规模两栖作战”;并同意在将来某个时间武装和装备中国的90个师。

    中国方面之所以坚持反攻缅甸必须“南北缅海陆同时夹击”,要求英国在缅南海岸实施具有一定规模的而不是有限的两栖作战,这是因为蒋介石认为:“……我深信收复缅甸的企图必须有海陆的联合行动。除非盟国海军能从海上阻止敌人增援,或登陆部队能在缅甸南部后方打垮日军,敌人将可迅速集中起来攻击我们在缅甸北部的军队。由于我们的供应线的薄弱,不论我们在后方有多大的兵力,我们赶不上日军所集中的兵力。因此我认为进攻局限于缅甸北部攻势,我们的军队最后势将面临战败的危险。”这些理由,应当说是成立的。

    尽管开罗会议最终既没有接受蒙巴顿的“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也没有完全认可蒋介石的全面反攻缅甸的行动方案,但美英中三方的军事专家们还是确定由中队在缅北发动一次代号为“泰山”的攻势,另由蒙巴顿牵头发起旨在夺取缅甸沿海安达曼群岛的代号为“海盗”的两栖军事行动。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带着从盟国得到10亿美元贷款和增加“驼峰”航线运输量的保证,以及在稍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宣布取消中国的一切治外法权,归还日本侵占中国的所有领土,并剥夺日本的工业企业以赔偿中国的战争损失等项成果,返回重庆。蒙巴顿则飞回印度,着手制订他的“海盗”行动计划。

    然而,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开罗会议一结束,罗斯福和丘吉尔便飞赴德黑兰去会晤斯大林。11月28日下午,在苏联驻伊朗大使馆富丽堂皇的大厅内,美英苏三国领导人齐聚在铺着奶油色呢绒的圆桌旁举行了著名的德黑兰会议。斯大林答应在打败德国之后立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回报,他要求英美尽快实施“霸王”行动计划(横跨英吉利海峡计划)和“铁砧”行动(在法国南部的协同登陆)。尽管丘吉尔还不情愿放弃他在欧洲的“巴尔干战略”,但事态的发展已把他退进了死胡同,在美苏的一致要求下,丘吉尔不得不当面向斯大林保证支持实施“霸王”战役。

    苏联允许对日参战的前景改变了一切。丘吉尔认为,“既然俄国许诺要参加对日作战,便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力量来支持中国”。他要求取消夺取安达曼群岛的“海盗”行动计划。他让布鲁克给蒙巴顿打电报,指出由于欧洲战区、特别是“霸王”行动的极端重要性(斯大林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原定调拨给他用于“海盗”行动的登陆器材中的半数将转调给欧洲战区,原定调给他的战列舰队亦将改调他处。这给怀着满腔热情正在拟制作战计划的蒙巴顿,无疑是浇了一盆冷水。

    他有些恼恨丘吉尔了。做为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自然想要在这里建功立业,而丘吉尔则从“欧洲第一”的观点出发来束缚他的手脚。他感到与首相的关系疏远了,自己已渐渐失去了丘吉尔全心全意的支持。前些时候,当他向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提出,“海盗”行动所需兵力应当增加到5万人,以形成对日军守卫部队3.5:1的绝对优势时,白厅没有答应,国防部参谋长伊斯梅将军只允诺不到2万人的兵力。蒙巴顿电请首相寻求支持,丘吉尔回电称,“认为应比敌军占有如此巨大优势才能取胜的这种建议,是对我们的士兵的粗暴的侮辱。”蒙巴顿抬出了美国人,说美国的军事专家们也同意他的建议,而丘吉尔则更加冷淡地来电回答他:“知道了,用汽锤敲开坚果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美国人还是否继续支持“海盗”行动计划呢?由于罗斯福总统已经向蒋介石许诺过,在他向缅北发起的“泰山”攻势中将会有某种形式的两栖行动予以配合。为此,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曾发生了一阵争吵。英国人认为,考虑到各种许诺,“海盗”行动将是不切实际的;美国人则坚持说,如果取消这一行动,将使对华关系遭受难以想象的严重政治损害。“蒋委员长将会拒绝参加今后在缅甸的任何行动。”布鲁克则满不在乎地告诉美国人,“他不参加也没什么了不起,不会给那里的战局带来多大的影响。”英国正不希望中国插入缅甸事务呢,因为日本的战败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届时它必然从缅甸滚蛋,而让中国人以盟友的身分打进来,再清除出去可就难了。

    在英国人的吵闹下,罗斯福总统怀着对蒋介石似乎感到愧疚的心情,答应同意放弃在孟加拉湾的进攻计划——“海盗”计划。对此,丘吉尔奉承罗斯福说:“能够控制自己感情的人,比能夺取一座城市的人还要伟大。”以鼓励罗斯福敢于放弃自己诺言的“勇敢精神”。由于对中国人讲话或发出通知,只有美国出面才是适宜的,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不久,便致电蒋介石:“经过与斯大林元帅会商后,我们将于明年晚春在欧洲有一大战,可望能在是年夏末结束对德战事,但因是之故,遂使我们不能供应足量登陆艇于孟加拉湾,实行两栖作战……”

    蒋介石执政的中国与美、英、苏虽并列为四大国,但实际上却并没有与上述国家鼎立相峙的实力,它只有服从它们意志的地位。不过,对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出尔反尔,蒋介石感到十分气愤,遂取消了自云南向缅甸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命令。

    “海盗”行动计划彻底绝望了,在德里的韦维尔发现蒙巴顿从来没像此时这样的“疲倦和沮丧”。但是,他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他直言不讳地电告布鲁克,虽然东南亚盟军司令部中所有的人“都对这一决定感到心碎”,然而,“我们却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和高昂的士气。我们决心在人力物力允许的条件下尽力作战。尽管许多人对这一决定可能对此间士气造成的影响感到沮丧,我所听到的一切却使我承认,我从内心深处同意你们作出的这一决定”。

    蒙巴顿没有气馁,又开始着手筹划适合于他的人力物力的新的计划。这次计划的代号为“猎猎”,它的规模更小,目的仅是在梅宇半岛登陆,以切断驻实兑日军的交通线。然而,接着而来的却是被浇了第二盆冷水。白厅向首相指控他拟制这个计划“尚未得到批准,参谋长委员会对此感到非常震惊,而蒙巴顿所掌握的人力物力也许有必要用于其他更重大的行动之中”。一句话,他们不同意蒙巴顿又搞什么“猎猪”计划。1943年岁末,白厅电告蒙巴顿,在印度停泊的5艘大型坦克登陆舰,其中有3艘不准他动用。蒙巴顿以为至少会把另外两艘留给他,于是又以此为基础匆忙地修改了自己的计划。岂料,白厅还是挥下了最后一刀。1944年1月7日,参谋长委员会来电命令他取消在东南亚战区所有的两栖攻击行动,并将所有的登陆器材转运至欧洲。稍后,蒙巴顿甚至接到了将大部分25磅以上的炮弹,也运往欧洲战区的指示。他的“猎猎”计划变成了“被猎之猪”,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由于任命他这位前联合作战总部指挥官为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目的之一是领导两栖作战,因此,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出于欧洲战局的考虑而发来的种种指示,实际上使蒙巴顿在这里干不了他所熟悉的事情。斯利姆将军后来写道:“迪基所遇到的真正的麻烦在于,他制订的作战计划总是无法实施。他是我们历任总司令中运气最差的一个。在二战的最后阶段,没有一位总司令官的处境如此尴尬,要他在某个基础上制订作战计划,然后又把这个基础拿走。”蒙巴顿自己也在日记发泄牢骚说,他的这种差事“足以使我剩下的头发都变成灰白色。我简直难以相信还会有什么人会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那些对我的工作表示羡慕的人(如果有这种人的话)一定是发疯了。”

    然而,无论境况是多么地令人泄气,至少从外表上看,蒙巴顿却没有使自己表现出消沉的情绪。他不能无所事事,他要未雨绸缨趁这段天赐的时机整顿他麾下的部队、解决未来作战时将必然要面临的诸多难题。这正是:计划方案屡遭弃,索性不闻转精力。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