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墨索里尼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八章 咎由自取
    盟军进攻西西里 黑党上下惨凄凄

    海浪翻腾云水怒 灾难临头咎自取

    话说盟军在突尼斯取得全歼轴心国25万大军的胜利后,即准备挥师北上,横渡地中海,向意大利本土进军了。正是这种噩梦,曾经在1939年9月使墨索里尼坐卧不安,也曾经使这个法西斯头子迟迟不敢让意大利参战,直到法兰西被希特勒征服,英国远征军又被赶到海峡对岸。现在,这个噩梦又来了,但是这一次它要变为现实了。大难即将临头,对墨索里尼来说,完全是咎由自取。

    如今,墨索里尼大势已去,心力交瘁,整天被这种噩梦吓得胆战心凉。在意大利人民和军队中间,普遍存在着失败主义情绪,对前途已经丧失信心。工业城市米兰和都灵发生了大规模罢工,饥饿的工人为了“面包、和平、自由”而举行示威。威信扫地的、的法西斯政权正在迅速瓦解中。

    随着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和盟军在北非的登陆成功,墨索里尼不断向希特勒呼吁,要求他同斯大林议和,以便把德队调到西方,和意大利军队一起,共同防御在地中海上的英、美军队日益增长的威胁,并共同防御正在英国集结、准备横跨海峡的盟队对西欧大陆的进攻。希特勒认识到,此刻又是需要同墨索里尼举行会谈的时候了,应当给这个意志消沉的伙伴打打气,使他挺起腰杆来。这次会谈于1943年4月7日在萨尔茨堡举行。虽然意大利领袖到会时下定决心要实现自己的主张,或者至少要谈出自己的主张,但是最后他却又一次屈服于希特勒的滔滔不绝的辞令之下。

    后来希特勒向戈培尔谈到了他制服墨索里尼的经过,这个纳粹宣传部长在自己的日记中做了这样的记载:“由于做了一切可能的努力,元首成功地把墨索里尼又推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意大利领袖完全改变了主意……希特勒认为,当墨索里尼到达这里走下火车时,他看来很像一个心劳力竭的老人,而在四天以后离开这里时,又是精神奕奕,对于什么事情都有了准备。”

    早在1943年1月,正当美、英联军在北非登陆成功、进攻取得胜利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了会谈,商讨北非胜利后的作战方针,并初步商定:一旦突尼斯的军事行动结束后,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应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但是,两国的三军参谋长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却产生了严重分歧。美国的参谋人员希望“把地中海的这一插曲赶紧结束”,以便腾出手来一举打过英吉利海峡,开辟第二战场。英国人则认为,横渡海峡是一场无谓的冒险,可能会遭致灾祸,不如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开刀,刺向敌人的“软腹部”。

    为了统一作战方针,1943年5月11日,当北非战局快要结束时,丘吉尔为了与美国领导人协调尔后的军事行动,第三次访问了华盛顿。他一再敦促罗斯福说服他的三军参谋长们“正确地认识进攻意大利问题的重要意义”。美方在总统的干预下,勉强同意进攻西西里岛。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应丘吉尔的邀请,随同英国首相乘专机飞往阿尔及尔,与北非战区总司令商讨有关进攻西西里岛以及尔后的作战方针。从5月29日开始,丘吉尔、马歇尔、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等,在艾森豪威尔的别墅召开了军事会议,几经磋商,双方最后决定:进攻西西里岛,如果进展顺利,还应攻入意大利本上。他们的理由是,一旦意大利退出战争,德国就必然要抽出大量兵力来代替巴尔干的26个意大利师。德军的兵力越分散,对1944年横渡英吉利海峡、开辟第二战场就更为有利。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00万。该岛位于亚平宁半岛与北非之间,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上相望,最窄处仅3219米,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

    这个以“哈斯基”为密码代号的作战计划,由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十五集团军群负责实施。该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八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军第七集团军,共有13个师又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47万多人。此外,还有作战飞机4000余架,各种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3200艘。根据亚历山大计划,首先是空军猛烈轰炸,重创敌人的海、空力量,然后英军第八集团军在西西里岛东南部锡拉库札到帕基诺的地段登陆;美军第七集团军则在该岛西南部杰拉至利卡塔的地段登陆。空降兵则应越过滩头堡着陆,夺取重点,支援登陆部队。主力上岸后应向北发展进攻,分两路围歼德、意守军,力争尽快占领全岛。

    虽然墨索里尼的武装力量在北非遭到惨败,受到严重打击,但是他们防御本土的力量还是不容忽视的。当时意大利的总兵力为82个师又8个旅,825架可供作战用的飞机,还有263艘舰艇。在亚平宁半岛、科西嘉岛、撒丁岛和西西里岛担任防御的有44个师又6个旅、600架飞机和183艘舰艇。其余的兵力在苏、德战场作战,以及在巴尔干半岛、法国南部执行占领任务。希特勒派往意大利的兵力为7个师、1个旅、500架飞机和60艘舰艇。

    在战役开始之前,西西里岛上驻有墨索里尼的第六集团军,下辖9个意大利师和2个德国师,共25.5万人,可以及时得到500架飞机的支援。守岛意军大部分为当地人,恐战、厌战情绪严重,并认为战斗得愈激烈,家乡的破坏也就愈严重,因而不想进行认真的抵抗。德军在该岛的坦克和运输工具不足,战斗力不强。岛上的抗登陆防御能力比较薄弱,意军第六集团军在南岸200公里的正面阵地上,只配置2个意大利师,大部分兵力驻守在岛屿的西北部,企图在美、英军登陆时实施反突击,歼灭登陆部队于滩头;不然,再转入纵深进行决战。

    面对盟军咄咄逼人的进攻,面对摇摇欲坠的意大利政局,希特勒心神不宁。为着进一步了解西西里岛的情况,5月20日,‘希特勒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出席的军政要员有总参谋长凯特尔、陆军元帅隆美尔和负责外交事务的纽赖特等人。现将这次会议的秘密记录有关部分摘录如下,以便了解当时德、意法西斯的关系和当地人民的情绪:

    希特勒;你去过西西里岛?

    纽赖特:是的,元首,我到过那里,并且和驻西西里岛的意大利第六集团军司令罗阿塔将军举行了会谈。除了其他许多事情外,他还告诉我,他对于防守西西里岛没有多大的信心。他声称他的力量非常薄弱,而且他的军队也缺乏良好的装备。最重要的是,他只有一个摩托化师;其余的部队都是非机动性的。英国人每天竭尽一切力量,炮击西西里岛各条铁路的机车,因为他们非常了解,要运材料来修配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从约瓦尼渡海到墨西拿,沿途获得的印象是:在这短短的旅程内,几乎所有的交通实际上都已陷于停顿。那里的渡船——我想原来有6艘——现在只剩下1艘了。这一艘是被当作博物馆的陈列品看待的;据说,保留这一艘是为了更好的目的。

    希特勒:什么是“更好的目的”?

    纽赖特:啊,元首,有的意大利人解释说,“到战争结束时……”;还有人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在西西里岛的德队,无疑已经变得不受欢迎了。这是很容易解释的,因为西西里岛人认为,是我们把战争带到他们的国家里来的。我们先是吃光了他们的东西,现在我们又使得英国人要到这里来了,虽然——我必须强调这一点——西西里岛的农民对英国人要来,确实并不在乎。他们认为这会结束他们的苦难。所有意大利南部的人们的一般看法是,英国人一来,战争就要结束,而德国人驻守在这里,恰恰是把战争拖下去。

    希特勒:意大利政府对待这种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没有?

    纽赖特:元首,据我所知,目前仍留在当地的地方官吏,对于这种情况,并没有采取多少行动。每当我提请他们注意这点、并抱怨德国士兵在街上受到咒骂时,他们就对我说,因为这是代表民意,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处理。他们还说:“人民的情绪就是这样。你们不得民心,那是你们自己造成的;你们征用了各种东西,并且吃光了小鸡。”但是,我确实认为,那些地方官吏是能够作出更大的努力,处理情节严重的案件,以儆效尤的。

    希特勒:他们就不想采取行动吗?

    纽赖特:很困难。他们就是不采取行动。西西里岛人的气质和意大利北部的人不同。但是,就整个情形来说,他们对待事情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令人感到很不愉快。敌人的空军对西西里岛的威胁是极其严重的。

    西西里岛登陆成功,除了意大利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急剧下降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希特勒在判断盟军登陆地点时犯了严重错误。德国在西班牙的情报人员曾告诉他,1943年4月30日,在西班牙南部海滩上发现过一具英军尸体,身上还有两封信:一封是蒙巴顿写给地中海舰队总司令、海军元帅安德鲁·卡宁汉的信,信中谈到英美两国联合作战的问题;另一封是英国陆军副参谋长阿契巴尔德·奈将军写给亚历山大的信,信中透露盟军将进攻撒丁岛和希腊。希特勒对此信以为真,并下令将西西里岛上的兵力调往撒丁岛和希腊,在岛上仅留下了两个德国师,这为盟国登陆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实,这是英国人的调虎离山计,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设下的一个圈套。1943年6月11日,当盟军攻占了潘特莱里亚这个小岛时,对于最高统帅部来说,盟军的意图似乎已经昭然若揭了。正如丘吉尔所说:“除了傻瓜,谁都会明白下一步是西西里。”能够用什么办法来迷惑希特勒呢?经过研究,只有一个办法可行,就是利用希特勒很可能作出的一个判断,即西西里是一个过于明显的目标,因而盟军打算在南欧沿海其他地区大规模登陆。为了掩盖代号为“哈斯基”的进攻西西里的行动,必须使希特勒相信盟军企图入侵两个地方:一是入侵希腊以便向巴尔干推进;一是入侵撒丁岛,作为进攻法国南部的跳板。于是,伦敦监督处开始布置了一场诈骗战,使人感到丘吉尔1943年的战略显然将与1915年的完全一样——盟军确实在挥戈指向“欧洲柔软的下腹”。这个以“肉馅”为代号的诈骗战,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谋略相媲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