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一章 战争风云(2/2)

    在武装干涉西班牙时,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并在1936 年10 月签订了共同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在东方,日本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化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加快了军事化的步伐。从1931 年起,日本的军事预算年年上升,1936 年达到10.7亿多日元,占财政支出的47%以上。日本政府还颁布和修改了许多法令,加强了对主要经济部门的控制,逐步将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日本的军事工业急剧膨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畸形上升。构成军事工业基础的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在1931 年至1936 年间增长了2.5 倍。生铁产量,1931 年不足16 万吨,1936 年增至200 万吨以上。1934 年初,日本统治集团以国家垄断企业八幡钢铁厂为中心,把属于三井等五大财阀的钢铁公司合并,组成庞大的日本钢铁公司。日本经济军事化的过程,也是垄断资本扩大的过程。到1936年,大垄断企业特别是重工业部门,一般都控制了各该部门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从1932 年至1936 年,财阀控制的企业接受政府军事订货达55 亿日元之巨。经济军事化促进了财阀同军部的勾结,为扩军备战创造了条件。日本军队得到大力扩充,装备有了很大改善。

    1930 年,日军人数为23 万人,到1936 年达到38 万人。海军总吨位超过150 万吨。

    日本强化法西斯统治和实行经济军事化的目的,是为了对外实施侵略扩张,它的侵略目标首先是中国。

    1931 年9 月18 日,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沟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袭击”日军,并以此为借口,向中队发动猛烈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日军进攻面前,蒋介石密令不准抵抗,30 万东北军不战自退。在事变后4 个月里,日军侵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白山黑水间的大好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1932 年,日军又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中队第十九路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奋起抵抗,粉碎了日军占领上海的企图,史称“淞沪之战”。同年3 月1 日,日本帝国主义炮制了伪满洲国,并要国际联盟承认。

    翌年,日本以国际联盟拒绝承认伪满洲国为借口,宣布退出国联。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全境后,逐步向华北地区蚕食。1933 年1 月初,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之间的咽喉要地山海关,3 月又侵占热河省(今内蒙、河北省之一部),并逐步扩大在华北的侵略活动。

    1936 年11 月25 日,日本与德国签订了《产国际协定》,两国结成了侵略联盟。1937 年7 月7 日,日本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就这样,日本逐步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首先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30 年代后半期的国际形势不仅令人忧虑,而且十分险恶。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迫近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军备竞赛。从1934 年到1936 年,日本的军费在国家预算中的比例从43.4%增加到70%,而德国从21%增加到67%,意大利从20%增加到52%。

    面对这种情况,斯大林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了。他相信战争已迫在眉睫,苏联在东西两面都受到威胁,而且很可能在它还未来得及积聚力量之前大战就爆发了。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他命令加快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加快国防建设。他多次指出“落后就要挨打”,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凡尔赛条约只不过是两次战争之间的停火协定。他密切注意西方的动向,寻找即将来临的冲突的早期征兆。

    斯大林希望战争将局限在资本主义阵营之内;但是,又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如果苏联一旦遭到进攻,红军就要坚决反击,把敌人消灭在入侵的土地上。根据斯大林的倡议,联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红军的决议,强调必须开展全面提高红军战斗力的工作。

    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国防人民委员部对红军和后备队进行了认真的全面的训练。当时担任国防人民委员的伏罗希洛夫在党的一次会议上说:“技术的进步,军队结构的变化,都预示着未来的冲突将采取新的形式。目前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在未来的战争中,前方和后方的概念将失去其意义。飞机、坦克、化学武器这些战斗工具将不理睬过去的界限,或者说,旧概念中前线的界限对这些武器来说已不适用了。”伏罗希洛夫一方面高度估价军事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同时他又经常强调,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他指出,“可以认为,工业化在未来的武装冲突中将发挥最大的效用。

    但是,军队指战员的作用,人的作用,过去是,将来仍然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因此,我们的红军,从战士到高级指挥员,具有相当训练有素的战斗力是很重要的。”斯大林在处理外交政策中,表现了极为谨慎、克制和现实的态度。他需要时间来加强苏联的工业和军事力量。在东西两面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力图扭转或至少推迟必将爆发的战争。为此他推行一项集体安全政策。30 年代初期,苏联同波兰和芬兰谈判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3 年6 月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上,苏联外长建议签订一项多边互不侵犯条约,这导致苏联同它南面和西南的所有邻国都签订了条约。此举对维护苏联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尽管苏联和中国于1932 年恢复了外交关系。但1931 年9 月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在远东就给苏联的利益与安全构成了一种严重的威胁。

    斯大林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俄国在1904 至1905 年的日俄战争中所蒙受的耻辱仍记忆犹新。尽管日本人多次挑衅,他们仍然“泰然自若,不动声色”,表现了“顽强的克制和极大的耐心”。斯大林最担心的危险是日本人会侵犯蒙古,这个人民共和国当时起着缓冲国的作用,而且实际上是苏联的保护国。如果日本人这样做,战争就无法避免了。当时日苏关系非常紧张,两国都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苏联匆忙调兵遣将,并制订计划在远东发展工业以加强国防。斯大林继续严守中立,拒绝同英国和美国合作反对日本,甚至不参加国联的一个调查满洲局势的委员会。他决不做任何有可能“被用作发动战争的借口的事”。

    1933 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战争的阴云在欧洲上空集结。希特勒一再表示敌视苏维埃政权,并宣布他对乌克兰和苏联其他领土的要求。他的侵略扩张政策令人不安。在希特勒但任总理的最初几年,斯大林没有公开评论德国,他希望德国人格守原来的边界和条约。但他密切地注视着能表明希特勒真实意图的迹象。当时斯大林首先关心的是苏联边界的安全。德国人通过北波罗的海挺进的线路是毫无障碍的;由于波兰已经屈从,从中路进入苏联的线路也打开了。苏联政府于1934 年夏季分别同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订的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西南边男,的安全。但斯大林明白,波兰人对俄国的几百年的宿怨使波兰成了他的最危险的邻国。

    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1934 年9 月,苏联参加了国联。莫洛托夫在1935年1 月28 日第七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谈到了“同国联合作的权宜之计”,说苏联政府不会轻易地过高估计这种组织的重要性。他接着谴责了德国的种族理论,引用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中针对苏联的“领土征服政策”。

    他虽然对苏联军队的强大力量充满信心,但德国的扩军步伐有高度发达的重工业作后盾,远远超过了苏联的发展速度,因此对局势的发展十分担心。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不得不采取非常灵活的外交政策,即坚持争取集体安全,同时不仅在道义上支持已成为侵略牺牲品的爱好和平的国家,而且给它们以实际援助。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根据联共中央的指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1937 年7 月,日本大举侵犯中国以后,苏联政府给中国提供了2.5 亿美元贷款,用于购买苏联的装备。在这笔贷款项目下,苏联仅在1938 年到1939 年就向中国运送飞机777 架,坦克82 辆,载重汽车1550 辆,大炮和榴弹炮1225 门,机枪9525 挺,步枪5 万支,还有大批飞机炸弹、炮弹、子弹,以及其他军用物资。苏联空军的志愿飞行员在中国英勇地同日本侵略者作战,其中一些人在中国牺牲,并且安葬在中国土地上。

    在那些年代里,苏联给予西班牙人民以巨大援助,帮助他们英勇反击佛朗哥叛乱分子及其后台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当时,西方各大国,尤其是英、法统治阶级,既害怕西班牙民主力量的胜利,又害怕严厉的制裁将触怒法西斯强盗而引火烧身,乃以表面“公正”的态度,策动欧洲27 个国家于1936 年9 月签订了不干涉协定。接着又在伦敦成立“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委员会”。名义上对作战双方实施军火禁运,事实上只是使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军得不到武器供应,而叛军却能自由地从德国和意大利得到源源不断的供应,其中包括从英、法等国转卖的武器和物资。西班牙民主进步力量和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在此情况下,世界各国人民积极声援和支持西班牙人民,苏联政府对西班牙人民也给予了包括飞机、坦克和粮食等的物质支援。仅在1936—1937年,苏联就向西班牙共和派提供军用飞机800 多架,坦克362 辆,装甲车120 辆,大炮1550 多门,机关枪1500 挺,步枪50 万支,大批子弹、炮弹和其他军用装备、药品和食品。应共和政府的请求派往西班牙的苏联军事顾问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精力都献给了委托给他们的事业。许多苏联志愿军加入了共和派军队。他们作战英勇。其中有飞行员772 名,坦克手351 名,炮手100 名,水兵77 名,其他军事专家339 名,翻译人员204 名。他们忠于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奋不顾身地同法西斯分子战斗。对他们的功绩,西班牙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欧洲和亚洲法西斯军事威胁的增长,迫使苏联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来进一步增强本国的经济和国防实力。苏联的经济成就是完成这项任务的物质基础。1937 年,苏联政府的军事预算拨款由原定40 亿卢布增加到175 亿卢布,以保证更多地生产军用产品。结果,军队得到了更多的新武器和军事装备。

    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说,所有这一切都做得非常及时,因为不久日本法西斯的进犯就开始了。正是:未雨绸缪是上策,加强备战不宜迟。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