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散文集《蒲桥集》、《晚饭花集》等。
松卿:
上次的信超重了,贴了两份邮票。美国邮资国内22分,国外44分,一律是航空,无平信。
我们9月份的安排,除了开幕的party,看两次节目,每天有人教英语(我不参加),有5个题目的座谈(每个题目座谈约3次)。聂华苓希望我们参加两个题目:“我的创作生涯”和“美国印象”。“创作生涯”我不想照稿子讲,只想讲一个问题:“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昨天这里中国学生会的会长(他在这里读博士)来看我,我和他把大体内容说了说,他认为很好。“美国印象”座谈时间较靠后,等看看再准备。
我们在这里生活很方便,program派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他本已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任教)赵成才照顾我们,兼当翻译。他是program的雇用人员。
每星期四由“计划”派车送我们去购买食物。开车的是台湾人,普通话讲得很好。他对我和古华的印象很好。对赵成才说,想不到这样大的作家,一点架子都没有!这里有一个eagle食品商店,什么都有。蔬菜极新鲜。只是葱蒜皆缺辣味。肉类收拾得很干净,不贵。猪肉不香,鸡蛋炒着吃也不香。鸡据说怎么做也不好吃。我不信。我想做一次香酥鸡请留学生们尝尝。南朝鲜人的铺子里的确什么佐料都有,“生抽王”、镇江醋、花椒、大料都有。甚至还有四川百瓣酱和酱豆腐(都是台湾出的)。豆腐比国内的好,白、细、嫩而不易碎。豆腐也是外国的好,真是怪事!
今天有几个留学生请我们吃饭,包饺子。他们都不会做菜,要请我掌勺。他们想吃鱼香肉丝,那好办。不过美国猪肉太瘦,一点肥的都没有。猪肉馅据说有带15%肥的。我嘱咐他们包饺子一定要有一点肥的。
我大概免不了要到聂华苓家做一次饭,她已经约请了我。
昨天我已经做了两顿饭,一顿面条(美国的挂面很好),一顿米饭——炒荷兰豆、豆腐汤,以后是我做菜,古华洗碗。
我们11月开头的两个星期将到纽约、华盛顿去旅行。最好是住在朋友家。纽约我准备住金介甫家,今早已写信预先通知他(美国人一般都在一个月前把生活计划好,不像中国人过一天算一天)。明天准备写信给李又安、陈宁萍、张充和。王浩的地址我没有带来,你打电话给朱德熙,让他尽快给我寄一个来。杨振宁、李政道我不准备麻烦他们了,不过,寄来他们的地址也好。到美国旅行,一般都是住在人家家里。旅馆太贵。
聂华苓问古华:汪老准备在这里写什么?古华告诉她我听了邵燕祥的话,不准备写大东西。聂说:其实是有时间写的。那我就多写几篇聊斋新义吧。
聂华苓的一个女儿年底要和李欧梵结婚。李欧梵我在上海金山会议上和他认识。我让他到mayfloram作家名单寄给一些大学,由他们挑选去演讲的人。美国演讲的报酬是相当高的。
我的地址在mayfloram来,其实主要是交际交际,增加一点了解,真要深入地探讨什么问题,是不可能的。
昨天去听了一次新英格兰乐队的轻音乐,水平很低。聂、安、古、蒋勋休息时即退场。聂问我如何,我说像上海大减价的音乐,她大笑,说:“你真是煞风景。”又说:“很对,很对,很像!”
昨晚芬兰的risto回请我和古华,说是dinner,实际只有咖啡、芬兰饼(大概是荞麦做的),一瓶芬兰vodka。主要的菜倒是他请我做的茶叶蛋。闹半天,他是对我们作一次采访。他对中国很感兴趣,也颇了解,问了很多问题,文学、政治、哲学、心理学、书法……他的夫人是诗人,又是芬兰晨报的记者。我问今天的谈话,他们是否要整理发表。他们说:要。我想我们的谈话都没有问题,要发表就发表吧。
今天是安格尔的生日(79岁),晚上请大家去喝酒,谢绝礼物,但希望大家念念诗、唱歌、表演舞蹈。我给他写了一首诗:“安寓堪安寓(他家的门上钉了一块铜牌,刻字两行,上面一行是engle,下面是中文的“安寓”),秋来万树红。此间何人生?天地一诗翁。此翁真健者,鹤发面如童。才思犹俊逸,步态不龙钟。心闲如静水,无事亦匆匆:弯腰拾山果,投食食浣熊。大笑时拍案,小饮自从容。何物同君寿?南山顶上松。”安的女儿蓝蓝昨天到这里看了,说把她爸爸的神态都写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