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风
郭风(1919~),福建莆田人,散文家、作家。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散文集《叶笛集》、《山溪和海岛》、《你是普通的花》,散文集《郭风散文集》等。
宾阳中洞在西山的北部。为龙门最早营造的一个石窟。走进这个石窟,走进公元五世纪便在这里营造的石窟,只见地面上有石岩刻伐的莲花图案,一如石地毯。窟顶的藻井,有一座莲花的巨大宝盖;那石刻的飞天,飞动石刻的飘带,在莲花四面当风飞翔;他们仿佛在虚空中奏乐,我仿佛听见有古代的琵琶和洞箫之声一时俱作,来到耳际。
我看见洞中的东壁上,有表达有关萨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的浮雕。这个故事并不怎么令我相信。但我喜欢作为这个故事中人物的背景的,那用洞中的岩石浮雕而成的树木、岩石和水。这个浮雕颇见高超,我仿佛可以听见树中的风声以及流水声,我在这浮雕前站立许久。有人告诉我,这些浮雕的山林之美,颇具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意。
古阳洞
古阳洞营造于五世纪末叶。在西山南部。由于这个石窟内有许多魏碑,因此,使我感到这里有一种特殊的、古代的艺术气氛。北魏由大同迁都洛阳后,那些支持孝文帝迁都的王室贵族,争相在这里开龛造像,故规模宏伟、壮丽。那些碑记主要记述他们为了祈福、广种功德而镂石造佛。但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些碑记的记述内容渐为后人所淡忘,那些碑记上的古代书法却益发鲜明地在这个古镌的佛地间发出艺术光辉。我在这碑记前来回反复观赏多遍,几乎不忍离去。我有一个感觉,在这里,我国的书法艺术,和我国最精湛的古代雕刻艺术居于一处,并不逊色,并且显得如此和谐。我以自己有这种感觉,深为高兴。
我不大注意这个石窟中的佛像雕刻。在这石窟中,除了主像以外,他如比丘慧成造像龛,辅国将军杨大眼以及北海王元祥的造像龛,其中佛像的造型都是比较有名的。不知怎的,我却不想多所眷顾。我注意到此洞北壁列龛第二层一个像龛上方的飞天像。这些当空飞舞的众飞天,在我的目中,仿佛准备穿过石刻的行云向更远的空中飞去。我还注意到,那些龛楣上也有许多石刻的飞天。我仿佛也觉得它们将穿过行云向更远的空中飞去。这大概是我的一种幻觉、幻想;我心中仿佛也的确有个想法,凡能飞翔者,均应向更远的地方飞翔。
奉先寺
它给我最初的感觉或印象是,明亮、高朗、宽敞和落落大方,我以为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在龙门诸石窟中,确属最雄伟者。此窟在西山中部。那天,我是先从北部,大抵依次观赏潜溪寺、宾阳洞诸名窟以及沿途浏览崖壁上千百座小龛和塔等,然后到奉先寺的。这就自然而然地,在感觉上有个比较,首先是,奉先寺窟壁上没有拥挤地雕刻许多石龛(只有很少的几龛),因而除了它显得明亮等最初感觉或印象外,尚有一个感觉:它独立自若,具特有气概。大家知道,这座巨大的石窟是武则天倡议营造的。史称,这位女皇捐资胭脂费二万贯以建此窟(寺);我想,所耗费国家的财币远远不止此区区二万贯。但是,不管怎么说,它作为人民的智慧而保存下来了,作为我国的珍宝以及可以说作为人类共同所有的艺术精品而著称于世了。
主像大卢舍那佛的石像高达十七余米。在我看来,它在雄壮中的确有某种女性的妩媚的美。它作庄严相,而唇边仿佛有一朵嘲弄般的微笑的花。二弟子、二菩萨、天王和力士诸像,俱魁梧、高大;它们仿佛都遵从主像的主旨,循规蹈矩地站立在那里,守卫着法天。在所有的石窟中,这里的主像仿佛享有无限的尊严。我在庭中来回漫行,观赏着主像、胁侍的诸弟子、护法的诸天王的石像,有一个感觉,认为在我所见的艺术品(当然十分有限)中,在雕刻艺术作品中,以如此的规模和布局,表达某个观念,如寓宣传佛法的尊严中,以尊崇女性的尊严的观点,似乎尚罕见。
万佛洞
这个石窟中,有一万五千尊佛。这是一个有众多的佛的岩中佛国。我从伊水之畔登上悬崖,首先看见有一位力士守在南侧,又有一观音菩萨手持净瓶立于北侧。入窟,只见南、北二石壁上,密密麻麻地,俱是石镌的小佛像,行行列列,它们排列得很整齐。何以有如此众多的佛呢?我想了一下,也有道理。盖佛渡众生;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故成佛亦难亦不难。在这个洞中的佛国里,似欲通报一个真谛,众生俱可成佛。
这万佛所居的佛国中,仿佛升起唐代音乐的鸣奏声,升起唐代舞女起舞时衣裙和飘带的随风飘动声。我看到雕着万佛的石壁的壁基上,有舞伎和乐伎的雕像。她们在翩翩起舞。她们在弹着筝、琵琶和箜篌。在这万佛所居的佛国中,主像为阿弥陀佛,它结跏趺坐于雕刻着莲花的须弥座上;胁侍二弟子、二菩萨俱立于莲花之上。阿弥陀佛的背上,又有几十朵石雕的莲花,每一朵莲花之上,坐一供养菩萨。在这个佛国中,世俗的花和音乐被尊崇,为我入窟之前所始料不及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