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男人女人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祝福》·《杀夫》(2/2)
    还有个“三人行”。两个青年不约而同给一个女孩子去信表示衷情。分别收到回信,约期去公园。届时两男先到,本是相识,互催对方离开。不料女的姗姗而来,一手拉住一个,唱:“大家都是好朋友。”女的很高兴,同时有两个。男的很丧气,以后互相还是朋友,但都不理女的了。我劝他们仍和女的好。都摇头说,做不到,认为我是外行。我认为,女的聪明,男的笨。这是喜剧,明白的开心,不明白的流泪,生气。这不是不认真,因为这并不是结局。恋爱结婚不是抽签。

    这些都是祥林嫂万万想不到的。《祝福》小说出现在二十年代中期。这些青年男女出现于三十年代,相隔不过十年左右。这时和以后虽仍有大量的祥林嫂,但也有比那时更多的聪明的青年人了。不识字的春桃便是一个。这是新宗教。许地山研究宗教,懂得爱情,创造出春桃,一般人难懂得其中玄妙。

    祥林嫂到八十年代变成了林市。两人演的都是婚姻悲剧,和爱情不相干,两篇小说中都没有爱。《祝福》中有哀怨。《杀夫》中有仇恨。这正是中国文学中的特色。苦乐都是“”,“黯然”。“真个”,极少出自内心的“欢喜赞叹”,如佛经中常说的。

    在婚姻悲剧中看来吃亏的多是女人。实际上男人同样倒霉,不过未必自觉而且旁人看不出来或者不肯去看。这两出悲剧里,三个男的不都是死了吗?一方悲一方喜不是结局。

    《祝福》已成为古典,不必多说。《杀夫》出现不过十年,地位不同,不妨谈谈。

    两篇小说都用写实手法,又都有象征意味。《杀夫》更是写实其形而象征其义。《祝福》表现的不止是一个祥林嫂。《杀夫》在描述及语言中一方面夹杂细节及方言土语以示真实,另一方面又有不少象征说法。将人物列成符号画出关系很容易。明显的是几个三角关系。林市、母亲和叔叔。林市、丈夫陈江水、邻人阿罔官。还有几个三角。独独找不到“奸夫”,按照社会传统公共心理所构成的三角缺一个。实际并不缺。杀夫的妻和被杀的夫是两角。旁观的不用力的真实的杀人犯阿罔官加官府加观众加写新闻编报纸代表公共舆论的报馆是第三角。小说以新闻报导开头,又以连系母女两代归结为“冤孽”的舆论结尾。用意很多,着重在这一点。被虐杀而不死的林市报仇了。她只要模仿丈夫的行为便“以牙还牙”了。教唆犯看报应吧。老一套不适用了。看这些只有生存和生殖的生物是怎样生和怎样死的。然而既是人,号称“万物之灵”,和别的生物终究不同。有社会集体集团的传统行为规范,又有个人意志。孔圣人早已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林市听见别人谈话,恍然大悟,宁可脚烫破被晒死也不再同别人一道去洗衣服听闲话了。这是个人意志从吃饭睡觉做活挨打受骂被伤害的机械生物运动中觉醒了。但是丈夫江水和阿罔官等权威还没有觉醒,还把林市当作连猫狗也不如的生物,当作有生命的物件。结果是“杀夫”。你杀猪如杀人。我杀人如杀猪。你把我当猪,我也把你当猪。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归纳不进“奸杀”等等固定格式。那些格式里没有个人意志。出现了个人意志。这是新事物。旧格式陷入危机了。新格式还没有出来。“杀夫”不是终局。

    林市的妈妈是谁?不就是祥林嫂吗?生她的和没生她的母亲,两个女人同是贫穷挨饿受辱受害的寡妇。一个被奸而被逐死去。一个被卖改嫁又寡而被迷信舆论杀死。可是女儿不同了。还是无意识,不自觉,可是动手报复了。离觉醒不远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危险啊!会“冤冤相报”的。

    “真是冤孽啊!”小说中的这最后一句是“人们也纷纷地说”的。这“冤孽”不解,“人”只是半个,不能得解脱。人类不能成为完全的真正的人的凭自由意志组成的互助互制约的集体。

    《祝福》、《杀夫》这两篇“寡妇赋”相同又大不相同。同是“冤孽”而“报应”不同。

    再由婚姻溯爱情。试挖冤孽之根。

    可注意的是古今同类诗文中都没有《雅歌》式的爱情。《雅歌》不是《吴歌》或《山歌》或《四季相思》小曲。

    《雅歌》开头一句便说“他”,又说“你”。“你”和“我”结合是由于“他”。愿“他”和“我”“亲嘴”,因“你”的爱情“美”。这种感情,中国人一般不懂。印度人能懂。几百年前印度古诗人游行教化,作情诗颂神传教,至今流传,被认为文学上品。中国作情诗的出家人只有西藏的六世喇嘛仓央嘉措。汉族没有。仓央嘉措作的不算宗教诗。

    男女结合有神性,这是“爱情”,不是中国固有的“相思”,形似实异。

    男女对立,扩大到阴阳对立,这是中国特有的,弥漫于无数人的思想感情中,多半不自觉。非此即彼,而又“对立统一”,“对立斗争”,中国人很容易懂。一加一等于一,很难懂。若一正一负相加又等于零了。

    《易经》、《老子》是中国这种思想的渊源,也是高峰。外国没有,所以外国人觉得稀罕,但也不懂,只有纳入他们的思想习惯框架才能懂。纳不入,更当做新奇来钻研,或者鄙视。

    乾坤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再叠成六十四卦,本是双方平等排列组合的。若不分次序就只有四卦;三阳、三阴、二阳一阴、二阴一阳,即乾(天)、坤(地)、离(火)、坎(水)。作爻辞解释的人,在男权家庭组成的社会中,若是巫师,大概男比女多,所以排次序乾前坤后,乾上坤下,乾男坤女,分别尊卑。但也不尽然。卦爻在占卜时排先后是先下后上。“离”是火,一阴爻在两阳爻之中。“坎”是水,一阳爻在两阴爻之中。坎离相加。水在火上,阴在阳上,先阳后阴。是“即济”卦。离坎相合,火在水上,阳在阴上,先阴后阳,是“未济”卦。哪个为顺?这是现在《周易》的最后两卦,配合男女,象征着不可分离而序列可变。以“未济”终,表示无穷无尽。

    这样以阴阳为符号组成的男女关系一直是中国人特有的爱情思想,也是婚姻结构,和外国的神情不同。中国的神是排列秩序,组成单位是阴阳结合序列的家庭。高高在上的神是家长、族长、皇帝,代表整个秩序。忠孝节义,儒道佛等等在中国都出不了这个“乾坤圈”。“犯上”的也是要求自己成为“上”,不触犯秩序本身。这是几千年来差不多在每个男女思想感情或说心志中的,从生下来就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的,不可动摇的真理。家庭不等于爱情。“一以贯之”的是阴阳序列。婚姻要求“门”当“户”对,不管“人”。“人”也是以条件为主。如“征婚启事”。

    中国文学中的爱情,即“相思”,都和婚姻相连。差不多都离不开两者的矛盾或调和。一直到《祝福》和《杀夫》,仍旧没有爱情,只有婚姻。这就是中国古今情况: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婚姻的爱情。要求先爱情后婚姻,两者一路结合,这是外来的,不合传统的,必然会有一个长时期是矛盾破裂多而谐和少。仅有两个人也必须一个为“长”,在易卦中兼代表第三爻,组成序列,才能稳定。

    爱情在哪里?在无何有之乡,在偶然出现的新体诗里。“五四”当年情诗被诧为“新潮”。过了六十年,情诗仍被诧为“新潮”。《教我如何不想他》必须解说为情诗形式的爱国诗,才令人心安。

    婚姻必排上下先后序列,这又包括了占有和归属。婚姻不比爱情,不是两个人的事。嫁娶是为了生子传宗接代。女人是资产,是物,是“求之不得”的东西,有“患得患失”的心情。不信任,不放心。“其未得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必然又是“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这在《论语》中圣人早已预言了。情人互说属于对方,实是占有。夫妻之间,丈夫要占有妻子,妻子要占有丈夫,而且都垄断,专利。口中不言,心中有数。对方稍有“外遇”,“第六感”立刻汇报,局外人随即议论。这是婚姻的占有性。居然连爱情也被认为有占有性。有些人以为这是天然之理,无可怀疑,男人如同公鸡。要求对方听话,顺心,完全从属于我。面子上要像箭猪一样互相保持距离,“相敬如宾”。请将《雅歌》读一遍。那里是爱情,不是婚姻、家庭。“新妇”和情人一体。爱情是什么?是一时迷惑吧?爱情是盲目的?“月老”的红线是乱缠的?爱神不是“月老”,可以一致而不一定同一。婚姻与爱情混淆必出矛盾。两者是相连而大不相同的。古人都承认。今人反而不信。两爻成卦,不行。

    占有中的归属又生出依靠心。女的总愿意男的是“大丈夫”,“堂堂男子汉”,从仪表到精神,同时又能对女的自己顺从如奴隶。这样的情人已难找,再作丈夫更难得,难持久。男的对女的也同样。要求女的超凡出众,又能对男的自己顺从。然而,若男对女完全依靠,又会被认为没有“男子汉”气概。双方都是依也不好,不依也不好,难啊!这是婚姻序列搅乱了爱情。所有权观念是祸胎。

    “相思”变为“爱情”,不受婚姻干扰,出现自由意志,这很难。心态变换要有过程,不比婚姻可由社会法律规定。婚姻组合序列变化是随社会变的。社会条件一变,出现了“女强人”。从前多的是“愿生生世世不再做女子”。现在有女的高呼“愿下一世还当女子。”当然这是有条件的,不是当祥林嫂、林市那样的女子。“女强人”是社会的人,不是婚姻和爱情中的人。

    林市超越了她母亲祥林嫂。林市的女儿又将超越林市。祝福这位已降生或尚未降生的女儿。女人有福了,男人才有福。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