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男人女人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关于贤妻(2/2)

    又一见于《东坡志林》卷二的“隐逸”一类,题目是《书杨朴事》: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宋)真宗既东封(祭泰山),访天下隐者,得杞(今河南郑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独不能如杨子云(杨朴号)处士妻作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余乃出。

    这位贤妻的处世,大道理与老莱妻相同,是不沾染官场;实行却后来居上,能够用幽默的诗句,化决绝为委婉。碰巧真宗皇帝也识趣,用现在的话说是勇于接受批评,不“捉”了,于是“老头皮”就得以保全。男方杨朴,与老莱子相比也是后来居上,因为,如果自己不能富贵于我如浮云,答皇帝问,就会把这样的妙句藏起来,那就成为把老头皮豁出去,贤妻的一片苦心也就枉费了。妻贤,夫也不差,此之谓珠联璧合。

    珠联璧合,比较少见。但只举这一点点嫌孤单,怎么办?忽然想到又一位,也是北宋人物,虽然谦退的程度差一些,但总是没有明白表示进取,也就无妨抄在这里,算作聊以充数也好。这故事见于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梅圣俞(名尧臣)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其初受晚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善对。

    对于“鲇鱼上竹竿”的坎坷之境,刁氏有谅解或怜悯之意,算作与老莱妻、杨朴妻鼎足而三,也不能说是牵强附会吧?

    有人会问,这样凑成鼎足而三,誉为贤,何所取义?曰,除了发思古之幽情以外,还略有古为今用之意。对于“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类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和行为,我向来也是高山仰止。但理想终归是理想,至于实际,正如韩非子所说,多数人还是“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驾(有车坐)”,说穿了不过是,作官与权势富厚常常是一回事。权势富厚,老莱妻和杨朴妻看到的连带物只是不安全,其实还有更重大的,是容易以他人之肉肥己身,无所不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是孟老夫子的感慨。这意思还可以从积极方面发挥,是,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该争取异于禽兽。争取,应致力处很多,其中之一,或重要的之一,是不热中于权势富厚。这当然很难,因为想活得适意,至少就一般人说,与权势富厚划清界限必是十之九做不到。或者说,取难舍易,除传说的巢父、许由等少数人以外,大量的男士都会感到不轻易。不轻易而志在必成,那就不得不求助于内力和准内力。内力是己身的进德修业;准内力就是贤妻,因为依传统,她是内助,又多在家门之内打转转也。这准内力,还常常能够在许多或应看作小节的事上大显神通,比如不少男士,并未入朝,可是也容易头脑发热,于是而听到一点什么,不再思三思就奋臂而起,想冲到长街去混入人流,山呼万岁,如果这时候家有贤妻,用一盆冷水从头浇下,使十分狂热变为五分清醒,岂不是功德无量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