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得所
梁得所(1905~1938),广东连县人,现代摄影家。作品有《芳草》、《未完集》、《烟和酒》等。
生平第一次试留胡子,是在西北旅行的时候。一个多月留成,可是犯了普通的毛病——疏而不黑,于是认为失败而剃掉。我想,留不起来就不要留,一个人贵乎自量。
关于胡子的通病,记得从前曾经描写过,写的是一个大学生的日记:
“对镜看看几个月来苦心培植的胡子,寥寥可数,简直像篮球比赛的人数,每边五支;极其量不过如足球队员,两边合计连候补总数不满三十。
疏不要紧,最糟的,较长的几根都生近唇角两端,人中部分反而空着,这是不紧张而且有点腐化的形式。真佩服东洋人,胡子密集于人中。大概日本之强,就强在这一点——理由说不出,不过以为如此罢。”
胡子之疏密,如品性之贤愚一般由于天赋,而年岁大有关系。四五十岁的朋友,天天剃刮,因为其时胡子长得最浓,而他们还未甘于认老。到六七十岁,不能不认,而且以老卖老了,留须不成问题。最奇怪的,二十多岁的朋友最喜欢留胡子,惟恐其不黑不长,大概物罕为奇,要求超时代的美。正如上海女校的一位四十左右的学监,自谓惟其年老,所以要搽脂粉,画眼眉。
男子的须和女子的眉,是很相类似的。女子自己不见得喜欢弯的眉,只因男子爱看,她们就画弯了。同样,胡须虽然生在男子的唇边,而问题却在女子的眼里。女子对于胡子的意见到底如何呢?记得有一次闲谈,偶然涉及这问题,现在追述一下罢:
是三个月之前了,我们旅行过河北定县,在友人孙伏园和熊佛西两先生的寓所饭后闲谈,我对伏园先生说:
“自从你和令弟福熙先生到欧洲去,几年不见,你依然一样,胡须却改变了。”伏园的胡子从前是陕西于右任式,现在改为法兰西莫泊桑式。
“从前的好玩!现在改剪也是好玩。”孙老头子圆圆的眼睛和双颊的笑窝今昔不变。
座中郑先生——也是有胡子的——忽然问道:“令弟也和你一样留着胡子的吗?”
孙笑答:“他若留起来也许比我更浓,只是他不留罢。”
佛西先生插嘴道:“福熙现在那里是留须的时候!”
“你错了,女人喜欢有胡子的哩。”郑先生不假思索地把胡子牵到女人心理。
“何以见得?”佛西扪须而问,“尊夫人对你说过吗?”
“不用谁说,一般女子心理如此。”郑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