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这个题目肯定非常惊讶:勤能补拙,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怎么到了这里成了勤奋的落伍者呢?下面我讲一下孙先生的故事。
c的勤奋是出了名的,他是在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跨国企业f的,当时c已经超过30岁,本来c的英文非常差,但是c硬是凭着勤奋在一年内练出了一口标准而且流利的英语。这让老外和同事们都特别吃惊,更令上司感动的是c做事十分勤奋,老外提出这些资料要整理一下,第二天早上这些事情已经干完了,c硬是熬了通宵搞掂。c的勤奋终于有了回报,到1995年的时候,c已经成为公司里为数不多的华人管理人员了,而c的发展也似乎进入了快车道,1996年上半年,c已经销售部直接向总经理汇报的三架马车之一,由于c的英语比其他两人都好的多而总经理一句中文也不懂,实际上c起这总经理和另外两位销售经理的桥梁作用,看来c离销售总监的位置已经不远了。。
但是,ba,d对完全的hard working(努力工作)不感兴趣,d喜欢看到高效的组织和更聪明的工作方式,而且d非常喜欢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这样c和d的关系马上就出现了问题,首先c的努力工作在d看来只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优势,而c工作方法不够聪明则是一个大的问题;其次d经常和c的下属尤其是c过去的下属进行沟通,结果是c过去的下属对c的评价相当负面,而这些负面的评价全部是有凭有据。这样,c在d公司的日子就比较难过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d在上任不久进行了他的架构调整,而销售系统的改革则是对c有重大影响,本来c是负责销售的三分之一而且直接向总经理汇报。经过调整,过去直接向总经理汇报的三人改成两人,除c以外的另外两人同时升职为销售总监,而每个销售总监则有5个销售经理(大多数都是过去销售主任直接提拔的)向其汇报,c成立十个销售经理中的一个,而改为向过去平级的同事汇报。当然,c的职位是高级销售经理,理论上讲和其他的销售经理是不一样的,但实际上的确没有什么区别。过去向c汇报的5个销售主任则有两人被提升到销售经理的位置。
这么一调整让c非常没有面子,向过去的同事汇报,和过去的手下平级,c认为d是在给自己难堪,因此工作上都有一些情绪,在不同的场合都说一些怪话,但是c依旧努力的工作。抛开个人成见不谈,大家对d的安排都十分佩服,本来销售部门的三架马车分工十分混乱,职责交叉,这导致效率低而且矛盾大。经过d这么一整合,整个安排非常清晰,竞争也变得良性,而且平心而论,销售部门也应该设立两个总监(渠道完全不一样),实在也无法安排第三个人的位置。
d的架构调整三个月后,销量有了爆炸性上升,销售部门的大多数员工因为可以多拿不少奖金而喜气洋洋。但是,c依旧不是特别开心,而且c的怪话也比较多。当d的改革进行了6个多月的时候,忽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d新提拔的一位销售总监接到一个企业的邀请离职了,由于对方的开价实在太高,所以f公司几乎没有办法挽留,而碰巧这位销售总监是合同刚刚到期,所以离职手续办的也异常迅速。这样就空出了一个总监的职位, 由于公司内资历上能做这个位置的只有c,所以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位置非c不可,就连c也认为这个位置就应该是自己的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