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 第2卷 第34章 真正的佛法不是偏重在出世的(2/2)
(这是说:声闻、缘觉二乘人们所得的解脱境界和果位,好比一根浮木,飘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虽然自身可以不致沉没,但是身外的风浪波涛,依然未息,自己就以此为究竟的解脱,仍然还是无智的愚夫。)
彼起烦恼灭。余习烦恼愚。味着三昧乐。安住无漏界。
无有究竟趣。亦复不退还。得诸三昧身。乃至劫不觉。
(这是说:二乘的人们,虽然灭了烦恼,但还不能断除余习,只是以此换彼,暂时不生而已。他们贪着三昧境界的寂乐之味,不肯放弃。他们住在无漏的境界中,并非是最究竟的成就。他们也可以在各种寂乐的三昧境界中,安身立命,再不退转。甚之,住在定中,可以经过无数世劫,即使劫火洞燃,也无所觉。)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后觉。彼觉法亦然。得佛无上身。
(这是说:他们这种情形,是自己耽于三昧寂乐之中,贪着境界之昧。犹如贪饮醇酒而至于沉醉的人们,昏昏然、不知不觉。等到三昧的酒力消失,翻然憬悟,才转而证得如来境界,方知本来清净,由来成佛已久矣。)
(注三十四)无漏: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