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楞伽大义今释》 第2卷 第34章 真正的佛法不是偏重在出世的
    大慧啊!如果他们能断除一切所起的烦恼和错误的习气,便能证得法无我。便能了解寂静的三昧境界,并非是自性的究竟,从而悟入无漏(注三十四)的境界,再不耽着禅味,而觉知自性本来元是无漏。于是,再转入世,于入世中超出世间,具足上上无漏的境界,出世入世,了然无碍,就当得如来的不可思议的自在法身了。”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诸天及梵乘。声闻缘觉乘。诸佛如来乘。我说此诸乘。

    乃至有心转。诸乘非究竟。若彼心灭尽。无乘及乘才。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

    (这是说:佛法由人本位、最初发心进修,由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而到如来地,这些也便是佛所说的进德修业,次第渐进的一大阶梯。其中除如来地外,仍然都是有心地的转业相。而且彻底来说,诸乘部不是究竟的真谛。如果一切的妄想心灭尽,天所谓有几乘,乃至某一乘的境界,所以佛说究竟只有一乘,为了开示引导众生的关系,才说出其余各乘。)

    解脱有三种。及与法无我。烦恼智慧等。解脱则远离。

    (这是说:解脱烦恼的方法和途径,约有三种,所谓:性净解脱〔证得自性本来洁净〕、圆净解脱[证得自性清净圆满]、方便净解脱[了知一切方便法门,是本来清净],更进而证得法无我,那就没有烦恼和智慧的差别存在,所谓烦恼即是菩提正觉了。这样才是大解脱,才能远离烦恼和智慧的对待偏执,而得到究竟的解脱了。)

    譬如海浮木。常随波浪转。声闻愚亦然。相风所飘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