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的济世观》 第79讲 佛教的称谓(2/2)
以前在大陆人家叫我居士,我不大接受,为什么呢?不敢当,真正的居士也同法师一样,很难当,年高、有道、有德,而且能真正为佛教做弘法工作,能真正供养三宝,能真正作在家出家人的善知识的,才有资格称居士,不是普普通通一个在家人就称居士。女居士亦然,甚至更严格。
现在这里的宗教形态,对皈依的信仰者称为‘信徒’,我非常反对。过去在大陆上,真正的佛教没有用这个字眼的。‘信徒’二字是日本佛教乱用传过来的,其他宗教也用。‘徒’有奴役性、控制性。大陆上对四众弟子,尤其对在家弟子称‘信众’。信众多好!为什么要称信徒呢?我的信徒,你的信徒,变成党派了,非常犯忌讳。如果严格研究宗教管理的话,这个名辞就要修正。
我们看旧的小说上,可以看到‘檀越’二字,就是居士、大护法的意思。‘檀’是六度的布施波罗蜜,叫檀波罗蜜,大护法就是布施者。‘越’是梵音的称呼,是很恭敬的长者的意思。所以,在唐宋之间,出家人称在家的道友为‘檀越’,就是爱布施、有功德、有道的长者。到了明清以后,习惯上称‘大护法’。
关于这些道理我们要了解,还有一点要留意,出家同学将来写信给信众,以很恭敬的心称年纪大的为居士;如果年龄更大的称某公居士,并不失礼,也很合戒律。但是我曾发现出家同学写给居士的信,有称某某维摩的,这是绝对不可以、不通的。维摩是维摩居士,在逻辑范畴上属于特称,其他的居士纵然到达与维摩居士一样的境界、程度,也不能叫他某某维摩。你们不要犯这些错误,否则被人家笑文化程度低落。
‘净信善男子、善女人’,有些经典,尤其玄奘法师翻译的经典,称近事男、近事女。普通没有受过三皈五戒的,也天天跑庙子拜拜,充其量也只能称近事男、近事女,慢慢接近,慢慢向佛道这个路上走。
佛的弟子有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尔、沙弥尼、学法女、近事男、近事女。如果说今天庙子四众弟子都来了,我们一听就知道有和尚、尼姑、男居士、女居士。如果说今天法会七众弟子都来啦!那就很盛大了,乃至刚刚对佛教、佛法有一点印象的都来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