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的济世观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药师经的济世观》 第66讲 悭贪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

    复次,以现代白话文解释就是再说,现在再告诉你。我们看佛经,大家往往都会被它的宗教气氛、宗教形式所覆蔽,实际上它与中国文化儒家的孔孟之道,讲做人做事的‘行’是完全合一的。不过,在合一中又有所不同,孔孟之道是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大原则;佛家讲做人做事是从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从内心开始修正,所以叫修行,也叫修心。乃至慢慢观察自心,起心动念是否纯善,到了完全没有恶念还不算数,乃至恶念空,善念也空,恢复到本来非善非恶、无我无心这个毕竟的清净,才是正路。

    现在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基本心理上的坏习性。佛再次告诉文殊菩萨说‘若诸有情’,世界上一切有灵知、有思想、有感情的众生称为有情。悭贪嫉妒是四个心理习性,我们曾经讲过。悭吝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节俭差不多,但有所不同。例如以儒家道理来说,我们对朋友、亲戚、父母、兄弟子女等人,乃至对社会上其他不相干的人,舍不得帮助别人就是悭吝,而不是俭省;对自己要求非常俭省、珍惜则是节俭,不是悭吝。吝是一个人对任何东西都舍不得,抓得很紧,这还属于比较浅的一层,再深一层就是悭了,内心非常坚固的吝是悭。

    内心悭吝是怎么来的?要仔细反省,尤其大家学佛学禅,处处要观心,观察自己做人做事的起心动念,悭吝是从自我来的,因为一切都是我第一。比方我原来坐在一个凉快的地方,来了一个胖子,天气热得不得了,想在边上坐一坐凉快凉快,我故意不动,甚至把屁股移过去多占一点位置。连这一点凉爽的风都不愿意让给别人,不让人家占一点利益,这是悭吝,自我在作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