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杜鹃(2/2)
    其实洪迈所提到的那首《杜鹃》诗,作于大历年间杜甫寓居云安(故城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之时,指责当时蜀中的叛将,如段子璋、崔旰、杨子琳等,不知君臣之礼,连禽鸟都不如,和玄宗并无关系。有感于玄宗失位而作的,是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在成都作的一首《杜鹃行》(“君不见昔日蜀天子”)。此诗咏物写怀,推见隐微。如“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即影射玄宗父子暌隔,因而自伤孤立;而“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则借喻高力士、陈玄礼等玄宗亲近被罢黜流放,玄宗由此悒悒成疾;“发愤”“羞带”四字,将一个失位君王的窘迫、愤懑,全盘托出。“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是后人时常引用的两句诗。王嗣奭认为:“骨肉满眼,身实羁孤,其意可思。……杨妃死,高力士逐,虽千人侍御,犹孤居也。此情虽千言说不出,而七字说透,何等笔力!”(《杜臆》)至于诗人最后的喟叹:“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更是拓开一步,凌空起慨,从玄宗个人遭遇,进而联想到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永无休止的争斗、人事的变幻无常。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明显受鲍照《行路难》(“愁思忽而至”)的影响。但和鲍诗相比,杜诗有着更加复杂的历史背景,也有着更加深刻的揭露,更加深切的关注和更加深沉的慨叹。望帝原为蜀王,而玄宗的没落,也是从逃奔蜀中开始的;蜀中多杜鹃,而杜甫当时又正寓居于此。这种境遇上的巧合,使杜甫能在蜀言蜀,就鹃说鹃,使这首十分敏感、难以措手的时事诗,写得既含蓄,又贴切。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