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蜀道(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杜甫前往同谷,是应同谷县令的邀请,想找个安身之处。但到了那里,生活却更加艰难,一家老少,流离山谷,以至托镵为命,掘芋度日。惟一使诗人感到快慰的,是游览了县城西南的万丈潭(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今称龙潭),传说有龙曾从中飞出。“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濧。黑知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到来深,飞鸟不在外。高萝成帷幄,寒木垒旌旆”。这里岩壁如削,下不见底;山影倒映,水面荡漾;渊底深黑,波光鳞鳞。潭水深不可测,云沉其中;其广无际,鸟飞其间。四周结萝若帷,树摇如旗。但纵有千尺深潭,不能充饥,百丈高萝,无以蔽体。“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风景虽好,生计实难,于是又携家南游了。

    自同谷县向东南行二十里,登上木皮岭,但见远山争来,千岩奔腾,“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自秦州赴同谷,尽在山中穿越,自同谷入蜀,则时有江河激湍,挡在前面。越过木皮岭,来到嘉陵江与洛河(又名白水江)会合处的白沙渡(在今陕西略阳县)。“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水清石礌礌,沙白滩漫漫”。鼓棹中流,马鸣猿啸,水清沙白,对境爽心。白天刚过白沙渡,晚上又临嘉陵江和永宁河、田家河相会之处水会渡。时已夜半,月隐云中;惊涛拍空,昏暗无际;船夫谈笑,安若平地。当人在舟中,只觉满江星斗,水天不分,及登岸眺望,方见江水之外,众星璀灿:“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

    行至兴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东三十里,眼前崇岭突兀,相传这里是青城山道士徐佐卿化鹤隐居之地,故名飞仙岭。上有阁道(栈道)百余间,通往蜀中。曹操曾称这里是“汉中之咽喉”,可见其形势之险要。“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高栈连云,外设阑干;垒石成梯,结构坚牢。林树萧疏,斜倚山谷;积阴之中,奔腾波涛。幽林之外,日光凄淡;空谷之内,长风怒号。进入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地界,越五盘岭,岭上栈道盘曲五重。这里地处僻远,风俗淳朴,鱼安于水,鸟不避人:“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这使深恶世态浇薄的诗人,感到无限欣慰。

    再往前走,至绵谷县(今属四川广元),见龙门山。山上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称龙门,山以此得名。这里石壁陡立,下临清江,所修栈道,比别处更加险峻。“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目眩陨落花,头风吹过雨”。栈道萦纡盘曲,仰望远处,如一缕垂线,使人心惊。滑石倾斜,是谁不畏艰险,在上开凿?空中阁道,如浮梁袅袅,相互支撑。面临江涛滚滚,双目昏眩,如杂花陨落;倾听惊涛喧豗,头脑胀痛,似急雨吹过。“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诗人生平经历的险阻,就数这里最令人生畏。龙门阁附近,又有石柜阁。“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蜀中天暖,山花早开;江间水激,奇石离离;阁道凌空,横跨江水,波光上映,影荡崖壁;日落鸥还,暝色送客;暮景如画,风致奕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