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河边的情况,看到不远处有个放羊的老人,便走过去同他搭话,徐向前问:“前面有
渡口吗?”老人开始有点紧张,但一听是北方口音,不是马家军要抓的“南蛮子兵”,
心情很快平静下来。他说前面有渡口,都被大兵看守着,说是要抓什么西路军的人。徐
向前谢过老人,若无其事地向渡口的上游走去。大约走了5公里,发现河中有人正划着羊
皮筏子由东向西摆渡,他俩急忙走过去,同摆渡人打招呼。这是个壮年汉子,头上扎着
一条黑不溜秋的白毛巾,说话粗声粗气,一看就是个憨厚老实的人。徐向前从衣袋里掏
出两元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钞票,说:“小兄弟,我们要去那边,劳驾送一下。”壮汉子
的大手接过钱,一边微笑着说:“上来吧!”一边小心地将他俩扶上筏子,二话没说,
拼力朝东岸划去。5个月前,徐向前是指挥千军万马,在枪炮声中,在胜利的欢呼和进军
声中,随出征的将士们西渡黄河。如今,孤零零地东渡,去找党中央,去找**,胸
口又翻起一阵心酸。
在黄河东岸甘宁交界地区,汉族居民明显增多。这意味着已甩掉了马步芳的追捕。
他们不仅吃住方便多了,对这一带的地理也比较熟悉,紧张的心情算是放松了一点。两
个人放开脚步,直奔打拉池。打拉池是一个小镇子,6个月前,根据党中央的命令,朱德、
张国焘和彭德怀曾在这里商讨宁夏战役部署,可现在,宁夏战役流产了,西路军失败了,
在小镇依稀留下的是红军宣传队在房舍墙壁上书写的大字标语。徐向前和曹营长找了个
车马大店住下来,打听一下风声后再继续东返。为了活动方便,他俩用一个金镏子换了
两套衣服,徐向前穿上了棉袍,像他从军前当过的教书先生,又像是个商人。曹营长是
一身小伙计的打扮。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第一次哈哈大笑起来。“走,上街上
找点报纸,打听打听消息,”徐向前说着就向外走,大头“小伙计”紧跟在后。
在这个偏僻小镇,哪里能找到报纸呢?还好,人们说话倒挺随便,听到不少消息,
诸如“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啦;蒋委员长翻脸不认人扣押张学良,强令东北军撤出陕甘
边境啦……
徐向前判断,这里离红军根据地已没有多远了。他俩离开打拉池,翻过六盘山,直
奔平凉城。该城虽然不大,但却是陇东重镇,国民党邓宝珊的队伍正向西开拔,本来就
不宽的小街,一下子有这么多**经过,弄得鸡飞狗跳,一片混乱。趁这个乱劲,徐向
前钻进一家书店,买了张地图,找了个客栈住下,他和曹营长一边查看地图,一边研究
下一步前行路线。
第二天早晨,天刚放亮,他俩就上路东进,空肚走了两个多小时,当太阳在东方高
高挂起的时候,他们才停下来,在路边摊贩那里买了几个馒头。他俩边吃边四处观察。
忽然,徐向前远远看到对面山上有一支队伍在行动。他急忙咽下这口干馒头,问这个小
摊贩:“你们北边的山头上住的什么军呀?”小贩肯定地说:“是红军”。一听到“红
军”二字,徐向前和曹营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顺手从衣袋里掏出几张钞票塞给
小贩,起身就走。等小贩说声“给你找钱”时,他俩已走开好远了。就在这天下午,他
们在小屯遇上了带侦察分队执行任务的红四军参谋长耿飚和刘志坚。4月30日,刘伯承派
人把徐向前接到援西军总部——镇原。
晚上,镇原县城的援西军司令部灯火通明。任弼时、张浩、杨奇清等闻讯都赶来了,
像庆贺打了胜仗一样,欢迎徐向前的归来。白天,刘伯承忙于向中央军委和周恩来、彭
德怀发电报,报告徐向前归来的喜讯,没有坐下来同徐向前多谈,这天晚上,他同徐向
前一直谈到深夜。徐向前向大家介绍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血战情况,当谈到祁连山分
兵,几乎全军覆灭时,眼泪在眼眶里闪动,几乎说不出话来。刘伯承说:“胜败乃兵家
常事嘛。你是四方面军的旗帜,你回来了,就等于西路军回来了,休整休整,咱们一块
儿再干!”
5月16日,徐向前同任弼时、杨奇清一起到云阳,见到了彭德怀、左权、叶剑英等,
并一起合影留念。5月20日,周恩来从西安专程赶到云杨看望徐向前。他俩从1925年在黄
埔军校相识,12年来相聚又分别,分别又相聚,两颗革命的红心,一片深情,难以言表。
徐向前急着要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因牙痛难忍,便随周恩来一起去西安。临
行前,他从贴身的衬衣里取出一个温热的小布包,里面是十多个金镏子。他对彭德怀说:
“这是从石窝下山时,组织分给我作路费用的,路上只用了两个,剩下这些我用不着了,
全部缴公。”此情此景,使钢铁般性格的彭大将军心里一酸,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1937年6月18日上午11时30分,周恩来安排两架国民党军队的教练机,让徐向前同他
一道飞去延安。这种飞机是航校教官带飞行员用的,一架只能搭乘一人,训练飞行时,
有时教员在前面,让学员坐在后面体会飞行感觉;有时让学员在前面驾驶,教官在后面
检查考评。徐向前就坐在第二架飞机的后舱里。周恩来在第一架飞机上,起飞不久,就
同后面失去了无线电联络。徐向前在红安时,虽然指挥过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参
战,但他从没坐过飞机。这次可谓“大姑娘坐轿——第一回”。飞机在2000米上空飞行,
气流很不稳,飞机时上时下,像只飘动的大风筝,加上发动机的轰鸣声,徐向前感到头
晕脑胀。驾驶员回头问他话,他什么也听不清,只好写条递过来,上面写道,“我们飞
到了什么地方?”徐向前哪里当过领航员?但他看到下边有条细长的“白带子”,判定
是洛河。于是徐向前在纸条上写道:“顺河北上飞延安”。没多一会儿,延安机场出现
在航路的前方,飞机开始下降高度,对准跑道,呼啸着从天而降,于下午3时安全落地。
徐向前一步下飞机,第一句话就问:“周副主席到了没有?”接的人说还没到,徐向前
和在场的人都很不安。直到徐向前到了延安城,才接到周恩来的来电,说飞机迷航,油
不够又转回西安了。
**在延安窑洞里亲切接见了徐向前。他紧紧握着徐向前的手,无比深情地说:
“向前你受累了,辛苦,辛苦。祝贺你顺利归来!”他一边说,一边关切地从徐向前的
头看到脚,又说了一句:“瘦了,瘦多了!”接着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香烟送给了徐向前。
两个人一边吸烟一边交谈,室内充满轻松自然的气氛。**并没有把西路军的失败看
得很重,更没有问失败的原因和责任,只是细心地听着徐向前的汇报,当徐向前沉痛地
讲到西路军的失败与自己的责任时,**安慰他说:“不要难过,留得青山在,不怕
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
**用那深情、慈祥的目光看着徐向前,接着说:“西路军的广大干部和战士是
英勇的顽强的,经常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伤员没有医药。没有子弹,靠大刀、矛子和
敌人拼命,这种革命精神永远也不要丢掉。”这是**对西路军的评价,对西路军的
赞扬,徐向前听了很受感动。
一场战争的胜利或失败,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集中到一点去研究,倒也不复杂,这
就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就西路军的主观因素而言,这支红军的指挥班子是坚强得力
的,这支队伍是能征善战的,尤其是他们的战斗作风,是在中国**的领导下,经过
长期战争实践锻炼出来的,其特点是“对敌狠、骨头硬、反应快、冲杀猛、战术活”。
他们就是凭着这些自身的优势,披坚执锐,喋血奋战,在5个月的征战中,共消灭马家军
2.5万余人,在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这一支军队为什么会失败呢?这是多少军
事家、政治家十分关注的历史大课题。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总结了西路军失
败的主要教训。他写道:
“西路军的两万多人,遭到几乎全军覆灭的命运,在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回顾
这段历史,确有‘不堪回首话当年’之叹。我是西路军的主要指挥者,这支部队的两个
主力军(九军、三十军),又是我和其他同志从鄂豫皖带着发展起来的。西路军的失败,
长期使我愧悔交加,余痛在心。下面,我想把西路军失败的主要教训作些探索,以慰先
烈,以诫自己,以鉴后人。”
如前所述,西路军自始至终是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行动的。广大指战员在极端
困难的条件下,披坚执锐,喋血奋战,历时近5个月之久。先后共消灭马家军二万五千余
人,在战略上起到了有力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作用,对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
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西路军为什么终于惨遭失
败呢?
其一,“西路军担负的任务,飘忽不定,变化多端,并大大超出应有限度,是导致
失败的根本原因。”其二,“战场主动权问题关系重大。两军对阵,它是决定双方胜负
存亡的关键一环。河西走廊是条‘弄堂’,两万多部队在从山丹到凉州三百多里的地区,
拉成了‘一字长蛇阵’,既不能建立根据地,又不能‘集中兵力’、‘齐打齐进’”。
其三,“西路军的失败,与战场指挥上的缺乏机断专行,密切相关。一方面上级统得过
死,未给战场最高指挥官以应有的自由权。另一方面,西路军一把手陈昌浩思想上有包
袱,患得患失,当断不断。他是军政委员会主席、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对西路军
的行动,能起‘拍板’的作用。但是他在张国焘长征路上搞分裂的问题上包袱沉重,不
易解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在西路军期间,他自始至终以紧跟中央、‘回到’
正确路线上来而自居。”其四,“西路军的失败,发生在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历史关头。
这也是蒋介石利用和谈,玩弄两面手法,乘机加速消灭红军力量所致。”
徐向前一直把陈昌浩的安危挂在心上,把失散的战友挂在心上。他在和**谈话
中,曾建议:“再派人去找一找陈昌浩同志和那些失散的人。”**说:“好,一定
想办法营救他们。”说来凑巧,就在徐向前回到延安后两个多月,8月14日他到洛川准备
出席政治局扩大会议时,一天在街上与陈昌浩相遇了。陈昌浩穿着一身便衣,见到徐向
前无比激动,问长问短。他说:“你大马营走后,我一直闹肚子,病愈后那个房东老乡
送我去汉阳老家养了段时间……”徐向前终于又见到了老战友,他高兴地向陈昌浩说:
“党中央很关心你,到处打听你的下落,不少失散的同志都陆续回来,就是你音讯全无,
叫人想啊!现在回来就好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