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兵实数约九百,但敌战斗力平常,战术顽强,指挥亦差。与汉回群众关系恶劣,军官
都是回人,士兵三分之二汉人。对马步青部应用统一战线初有成绩,正加紧进行中。
三、我们过河后,共十余战斗,颇激烈,共伤亡约千人,弹消耗甚多。前昨两日因
过荒冷地区落伍较多,现十分之八已归队。
四、在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现时即不能与主力
互相策应。根据现在敌我力量估计,我们可以单独行动,完成任务。
五、提议此方第一步以主力迅速进到凉州地区,以一部尽量控制土门、古浪,迟滞
南敌,占凉州地区后击敌,以一军进占永昌、大靖扫清后路。我第二步,如受着南敌压
迫时,或后路受威胁时,即主力拟进占甘州、肃州地区,并准备接通新蒙和远方。现决
在甘、凉、肃、永、民创造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永。
六、对外与远方请中央即具体迅速布置,一切免失时机,最好第一请国际与我们发
生直接关系,并在新蒙适当地点建立联络站。第二要求中央与国际迅速多派干部、技术
人员来此工作。第三请在华侨青年与新疆之东北义勇军中进行公开工作。
七、对主力行动我们前天已有提议,对西路军行动,望常详细指示,并常告各方情
况。
11月13日,**中央致电共产国际:“蒋介石部队已将红军主力与红军渡河者从中
隔断,渡河者现组织西路军,受徐向前、陈昌浩指挥,人数二万二千,令其已照国际新
的指示向接近新疆之方向前进,首先占领凉州地区,然后向肃州前进。
请你们确实无误的准备从新疆接济物品,并以准备情形迅即电告我们。”15日,毛
泽东、周恩来电示徐向前、陈昌浩:“(一)
同意你们向凉州进。(二)新疆接济正准备中。”徐向前得到中央如此明确的复电,
进一步增强了西进必胜信心,立即将部署作了调整,在西进的大方向上,三个军交替挺
进、迅速西插,打了一手妙仗。13日,九军攻克古浪城,马家军风风火火急驰古浪救驾。
三十军来个“时间差”,乘虚向西跃进,先围凉州,进占城西四十里铺。当时,不学无
术的马步青就在凉州城内,有将缺兵,吓得他脸都白了,连夜组织民团、商团,用钱雇
百姓登城,点无数盏灯笼火把,虚张声势,唱起“马氏”“空城计”,当得知红军围城
不攻城,只是借路西行打通抗日路线,才解除这场虚惊。18日三十军克永昌,21日克山
丹,控制了河西走廊的中段,为全军西进开辟了通道。此时五军又来一个大踏步跟进,
接替了三十军防务。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打仗也是如此。正当西路军盛势西进之时,一着不
慎,九军在古浪吃了个败仗,给整个战局蒙上了一层阴影。
古浪南北两侧是高山险石,沿红凉山西进古浪,只有一条“马不并骑,车不同轨”
的狭路,为进入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冲,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城西则无险
可守,一道平川,直下凉州。按说红军在这样的地形上作战,是不该吃败仗的,但由于
九军最初防御作战准备不足,麻痹轻敌,在敌人以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并4个民团的优
势兵力轮番攻击面前,又有些慌,仓促应战,死打硬拼,在血战三昼夜,敌我双方各伤
亡2000余人的情况下,徐向前急令三十军派出部队增援,九军才突破敌人包围。这场战
斗,使九军减员三分之一,军参谋长陈伯犀、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二十七师政委易汉
文等壮烈牺牲,军长孙玉清负伤,基层干部伤亡就更为严重。为此,陈昌浩将九军军长
孙玉清撤职,派原三十一军参谋长李聚奎到九军整顿,徐向前令三十军在四十里铺阻敌,
置九军于二线休整,总结教训,调整建制,恢复战力,以利西征。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由于河东形势的需要,11月19日周恩来、林育英、朱德、张
国焘电示徐向前、陈昌浩,要求西路军停止西进,“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
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以一部向古浪、土门方向活动,在有利条件下消灭由古浪来
敌,大部向凉州、永昌前进之敌,同时以一部夺取甘州、肃州至安西一带地区,并可以
一部在民勤活动,迷惑敌人,使敌疑我西路军有由民勤经定远营配合陕甘主力企图。”
陈昌浩一边看电报,一边说:“西路军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不成问题,能够完成任务!”
徐向前听罢,用力磕去烟袋锅子里的烟灰,语重心长地说:“昌浩同志,现在可要
好好估计估计形势哩。九军被搞了这样一家伙,与过去的形势可不同啦。我们究竟怎么
个打法?在这一带能不能站住脚?这里有没有建立根据地的条件?这些都是个问题。更
重要的是看看敌我力量对比,一厢情愿是不行的,我看还是大家好好讨论讨论吧!”
陈昌浩对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仍漫不经心地说:“还讨论什么?现在形势已经
好了,马家军基本上已被我击溃,有什么可顾虑的?”
徐向前再也捺不住了,豁地站起来,异常严肃地说:“你的估计是毫无根据的,所
谓‘基本击溃’要有个标志,就是我们转入进攻,敌人转入防御,可现在呢?是敌人在
进攻我们,我们在防御敌人。”他边说边伸出双手,掰着手指,“敌人有根据地,有补
充、有兵员,能支待长期作战,而我们则相反。你这个结论根本站不住脚!”
夜更深了,寒风更猛了,吹得土房的纸窗呼呼作响,徐陈二位时而争吵,时而沉默,
陈昌洁说徐向前是右倾机会主义,徐向前说陈昌浩昏头胀脑。陈昌浩找了军政委员会成
员谈话,试图对徐向前的“右倾”开展斗争,因多数人不同意才作罢休。
两位主官带着分歧,带着气愤,于11月21日率总指挥部从凉州城外进抵永昌城。为
争取主动,摆脱困境,徐向前于11月21日20时,23日20时和24时亲自起草电文,连续向
中央反映实际情况,请求重新考虑西军的行动方针,24日的电文写道:
(甲)马敌现伤亡已约五千以上,但能抽大批民团壮丁迅速补充,人马子弹均有。
凉州即能抽壮丁三万。因此仍能继续与我拼战。
(乙)马敌战术以骑兵四出活动,以成团密集队形猛攻堡寨,前仆后继。黄昏后畏
我夜战出击,即退守堡寨。反复攻某点不得手时,即又集兵猛攻另一点。敌大部乘马,
进退均速。我方胜利难缴获,败即无生还。
(丙)这带地形开阔,区城狭小,无树木房屋,尽有堡垒,不便迂回抄击。
(丁)每守一堡寨须一营以上兵力,枪弹少,难阻敌攻。激战终日,部队即可耗尽
子弹、炸药。矛刀、刺刀极少,又难补充,弹尽致陷,损失更多。我今天查九军现有一
千八百支步枪,每枪弹两排不足,现全人数四千六百余;五军人四千不足,枪弹更少;
三十军人数近六千,步枪二千余,每枪弹有二、三排。人、弹有耗无补,无日不战,敌
骑到处骚扰,扩红、弄粮、筹资、交通均受限制。我们拟壮大骑兵,但马不易筹,我们
现只有五百人马之骑兵。
(戊)九军任掩护阻敌,此次激战古浪,敌几面破城而入,人人血战,终将敌击退。
三十军连续作战,五军更弱,始终不能以优势兵力击敌。现九军在永昌,因受大损失待
休整。三十军主力在四十里铺,子弹、炸药耗尽,都用大刀拼杀,指直在永昌,大部任
城墙守备。敌马彪部三个团两天来仍在城郊活动。
(己)骑师、二六九团、三十九团已到甘(州)东二十里铺。
守城敌一旅约两团、民团二三千,敌有备,不便硬攻。五军主力明日集山丹。到肃
州敌一营。
(庚)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地区灭敌,如何速示。
(辛)三十军在四十里铺激战三日,伤亡五百余,昨晚以二六五团夜袭骚敌,获马
百余。敌今三个团犯三十军,全日主力被敌杀进两层,终用刀杀退。敌死尸未运者三百
余,其一团团长打死未抬走。现仍拟将九、三十军在永昌附近寻机击敌。
在事实面前,陈昌浩也开始感到事态的严重和前途的危难,他拿起笔,在这封电报
上诚心诚意地签上“同意”二字。
11月25日,中央对徐向前亲笔起草的电报发来电,仍要西路军就地坚持,打开局面,
并指出“毛炳文东撤利于你们发展,在你们打破马敌之后,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
河东”。
12月12日,“西安事件”发生不久,军委主席团电示徐向前、陈昌浩:西路军目前
应在现地加紧休整,一面争取二马抗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占领安西,“总之,西路
军是负责奠定抗日后方和接通远方之重大使命。”
12月18日,军委主席团电示徐向前、陈昌浩:“你们的任务应基本的放在打通远方
上面,限明年一月份夺取甘、肃二州。”徐陈接此电报后,立即动员部队,准备西进:
这时,张学良向**建议,要巩固西安侧后方的安全,希望西路军派出一部分兵
力东返出靖远,配合河东红军击敌。
为此,**中央征求西路军意见,能否以一部东进抵兰州附近,在于学忠处补给弹
药被服,然后东渡黄河作战。西路军刚动员部队准备西进,现在又要东进。西路军领导
人又发生了争论,陈昌浩主张东进,徐向前认为西进最为有利,会议将不同意见上报军
委主席团,并暂停西进的动员准备工作。
12月24日,军委主席团电告西路军:“在整个战略方针上看,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
同时又指出“你们接电后两天内,准备一切意见电告,正式的决定命令明天或后天电达。”
25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经过一番争论,给军委复电“目前时局的开展,西路军利于东
进,我们当坚决执行此任务”。徐向前是个组织观念极强的指挥员,他在组织上是绝对
服从的,于是连夜调动部队,准备东进作战。
就在西路军尚未东进上路之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
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抵洛阳。军委主席团急电徐向前、陈昌浩:“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开始
西进的时机及如何作战,由你们依情况决定。”
此时,极不平凡的1936年就剩下最后6天了。寒冬给河西走廊换上了银装,气温降到
零下三十多度,呵气成霜、滴水成冰。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撤离永凉,开始西进。
12月31日,部队在西进路上停下来,举行了辞旧迎新的篝火晚会。在“火烤胸前暖、风
吹背骨寒”的河西大舞台上,他们唱起了“我们是铁的红军,钢的力量,工农的儿女,
民族的希望。不打通国际路线,不是红四方面军!”西路军的主要领导人徐向前、陈昌
浩、李卓然等也都出现在篝火旁,同红军战士们共同欢乐。可谁料到,这竟成了西路军
的最后一次集会,最后一次欢乐,等待他们的却是继续苦战,流血和失散。
1937年1月初,徐向前指挥西路军连克高台、临泽。这里人口较多,粮草丰裕,部队
准备稍作休整后,继续西进,速夺肃州和安西,力争在短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武
器装备后再向东打个“回马枪”。可就在这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回到南京时蒋介
石翻脸不认人,在南京扣押和审判张学良,并调集40个师的兵力向河东红军逼近,使军
委又一次决定变动西路军的作战方向。
1月5日,军委主席团电令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勿西进。”
1月7、8两日,又连电西路军“动员全军在临、高地带,以消灭敌人来完成创建根据
地的任务”。徐向前、陈昌浩建议四军、三十一军西渡黄河来援,未被批准。他们对军
委给西路军的任务一变再变,提出了意见。然而,得到的回答是红军总政委张国焘以个
人名义给西路军领导人的复电,他一反过去在长征路上同中央闹分裂的常态,强调“军
委对西路军的指示是一贯正确的,对西路军是充分注意到的”,“如果还有因过去认为
中央路线不正确而残留对领导的怀疑,是不应当有的”,“应当在部队中,特别在干部
中,提高党中央和军委的威信。”徐向前、陈昌浩还能说什么呢?他们已明明白白地预
感到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的这条弄堂里,等待将士们的将是一场场殊死的决斗,1月1
2日,马家军以一部兵力钳制九军、三十军,然后用重兵对孤守高台的五军实施全方位的
包抄突击,五军的将士们在无电台与总指挥部联系的情况下,同当地群众并肩作战,坚
守城池,经血战一周,在大量杀敌的同时,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以下3000多
人壮烈牺牲。徐向前得知高台危急的消息后,火速派出唯一的骑兵师500余人马星夜驰援,
但受到敌人优势与我军骑兵拦击,又是一场大血战,全师官兵用马枪马刀与敌拼杀,最
后大部伤亡。
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永久存放在高台烈士陵园陈列室里的一张照片,
是当年敌人拍下存档的,照片中央的条凳上,并排放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他们是红5军
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在高台县人民政府中的一株老槐
树下,留给后人一副壮烈的画面:马家军曾凶狠地将一名坚贞不屈的红军护士长,用两
根长钉活活地钉死在树上。如今,人们称誉这棵根深叶茂的粗壮槐树为“红军树”。
马家军攻克高台得手后,急转矛头指向临泽西路军指挥部。机关干部、直属分队,
不分男女老少齐上阵,以单薄的力量,同骠悍的马家军厮杀,经连续三天血战,徐向前
令守城人员突围。此时的西路军已由过河时的2.18万人,减至1.4万余人,全部集结在
祁连山下的倪家营子。这里共43个屯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水丰粮余,
每个庄屯都有高2至3米的土围子,便于红军坚守。红军到后,群众由害怕逃走,到亲亲
热热地返回,一时间,这里成了一片红色的革命根据地,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还建立了
地方武装。
1月16日,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目前关键在西安,西安局面如果转向有利发展,
将使二马难于积极对付西路军”,“同意西路军在现地休整一个时期,集中全力乘机向
东打敌,争取尔后以一部西进条件下,并大大向东扩展甘北根据地。”晚了,实在晚了。
蒋介石一回到南京,马家军就从窘境中彻底解脱出来。这群“野马”挥舞战刀、甩鞭狂
奔,狰狞狂笑,就像是一群吃人的恶魔。他们在连连得手后,庆祝“胜利”,给蒋介石
发电“邀功”,集中优于西路军的重兵民团、围追西路军不放,声嘶力竭地叫嚣“死力
堵截,阻止西进和东进”,“消灭共匪于河西走廊”。到2月1日,马家军投入总兵力7万
余人,西路军在这块弹丸之地,以寡敌众,同敌人血战40天,“一片土地一片血,一个
战士一团火”。这是中国西部天边的“圣火”,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圣火”。
西路军的勇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长矛、木棍、石块与敌人死拼。西路军的总指
挥徐向前在房顶上指挥战斗,他从一个房顶跳到另一个房顶,子弹从耳边“嗖嗖”飞过,
他毫无畏惧,用身先士卒的气概,激励指战员们英勇杀敌。
战至2月中旬,先后打退敌人向倪家营子的进攻达**次,仅在这一处战场上,就毙
伤敌前线总指挥马云海以下1万多人。然而,此时的西路军包括伤病员在内,已不足万人
了。2月24日,西路军在血战中,给中央军委发去了再次求援的电报:“敌骑日夜接近,
步骑炮集中日夜交战,西路军不战胜此敌,必有极大牺牲,西进不可能时,东进也不可
能”,“请求军委派8个团以上的兵力,西进向凉州地区,以救援西路军”,“不然我们
只有抱全部牺牲决心,在此战至最后一滴血而已。”26日,军委主席团复电:“甲、固
守五十天。乙、我们正用各种有效方法援助你们。”又经过七天的血战,部队伤亡惨重,
待援无望。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