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闹分裂,红军兄弟险些动武。徐向前一语千钧:“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第三次过草地,柳暗花明
在中国工农红军史上,有三大会师,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川西北中央红军与红四
方面军会师;会宁城下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三次大会师,徐向前两次是领兵的主将,给
他留下的是欢乐、是痛苦,是永生不灭的记忆。
1934年6月,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在川西会师后,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日益展开。
开始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红军向哪里发展。徐向前任前敌总指挥,整天忙于指挥作战,中
央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他未得参加。对于和中央红军相会,徐向前从内心是高兴的。
但是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合后出现的复杂局面,他却没有思想准备。开始,张国焘
向中央争兵权,继之公开反对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徐向前和张国焘相处几年,只觉得
这位老资格的领导人难处,却没看透他野心勃勃的本质。每次传达中央的会议情况,张
国焘说一些好听的话,又半阴半阳讲几句不好听的话。因为他阴阳怪气惯了,许多人出
于对领导的尊重,有的话放在心里,有的话一听就过去了。一些议论中央是非的话,在
会议上和谈话中,传进徐向前耳朵里。什么“一方面军的损失和减员应由中央负责”,
“军事指挥不统一”,什么“遵义会议是不是合法”,什么“四方面军军阀土匪作风”
等等,徐向前甚感刺耳。他组织纪律观念强,一向反对不负责任的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他常说“**员有话讲在面上,不准背后乱说乱道”。7月21日,党中央政治局在芦花
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统一对四方面军工作的认识。徐向前只参加了一天,第二天便
率领部队北上,准备攻打松潘。事后,当张国焘说到芦花会议的争论,散布对中央领导
的不满。徐向前说:“这些事情我不管了,现在的问题是部队在这里没有粮食吃,吃黄
麻吃得嘴都肿了,我们不能呆住在这里挨饿,得赶快步。”
徐向前拥护党中央关于北上的正确方针。1935年8月,中央终于说服了张国焘,红军
分左路军和右路军北上。徐向前和陈昌浩、叶剑英率右路军随**、周恩来等中央领
导人行动,向巴西地区开进;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领左路军行动,向阿坝地区开
进。曲折的历史也从此激烈展开。
从8月22日起,右路军进入若尔盖大草原的边缘地带,开始了穿越草地的进军。在茫
茫草地里行军,没有粮食,红军战士天天以野菜为主食,许多人病了。许多人吃黄麻菜,
嘴都肿得说不成话。徐向前听说周恩来患疟疾不能起床,特地带了一块牛肉去看望。一
次和**见面时,还把自己的烟袋送到**手上说:“抽抽我这老叶子吧,挺好呢!”
**说:“我这几天伤风,戒烟了。”说着还是接过烟袋看着直咳嗽。徐向前知道毛
泽东烟瘾大,真想为他搞一些纸烟,可是,荒凉的草原上,牛屎房里除了酥油茶味,哪
里能见着纸烟啊。
这是军事上罕见的艰苦行军,是人同自然界的殊死搏斗。
茫茫荒野,神秘无情,天气令人莫测地变幻着。上午还是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
午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夜间气温达零度以下,红军战
士冻得瑟瑟发抖,彻夜难眠。黑色的泥池,被深草覆盖着,一不小心,人和牲口陷进里
面,就被吞没了。水塘不少,却大多含有毒汁,战士们喝下去又吐又泻。四野茫茫,渺
无人烟,找不到粮食。野芹菜、草根、马鞍、皮带,成了红军指战员充饥的食物。战士
体力消耗太大,部队减员多,为减少死亡的发生,徐向前和指挥部的同志想了些办法,
令前锋部队在沿途标上安全路标,指示道路;组织有经验的人挖野菜、尝“百草”,能
吃的再通知下去,严禁个人随地挖了吃。尽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和干部坐骑,腾出
马匹、牦牛给伤病员,必要时宰杀食用。夜间组织联欢会,点起篝火,让大家围在一起,
边活跃情绪,边取暖御寒。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发扬团结友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这些日子里,徐向前常常见到**,有时行军路上,有时是中央开会。徐向前
铭记在8月20日毛儿盖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在发言中就红军的发展方向问题,
提出要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讨论中,徐向前表示,完全赞成**的意见。并列举
了一些理由。他说:“原则上的问题,以前已决定,当无可争。我们应坚决先从洮河右
岸前进,从岷州方向突破向东。如果不能走时,再从洮河左岸向东突击。战略方针当然
是向东。”**认真地听着徐向前的发言,显然十分高兴。
在张国焘闹着要向南,向黄河以西走的情况下,徐向前支持**的意见,这是难
得的。就在这次会议后,徐向前按照**的指示,指挥了包座战。
包座,是四川省松潘县北的重镇,是红军越过茫茫水草地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它
分为上下两个包座。上包座处于群山之中,四周尽是原始森林。胡宗南四十九师依山靠
水驻守要地,另派四十七师正向包座前进,企图把刚刚走出绝境草地的红军,一举歼灭。
在**亲自决策、徐向前直接指挥下,红军于8月29日发起攻击,经三天激战将敌四十
九师大部歼灭。
共毙伤敌师长伍诚仁以下官兵4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500余支,轻机枪50余挺。特
别是使红军获得了大批粮食、牛羊和军用物品。这次战斗,比起徐向前在大别山区、在
大巴山指挥的那些战役,只是一次规模不大的小仗,可是,它是与中央红军会师后的第
一仗,是红军越过茫茫草地、以野菜为食的战士拚杀得来的。**十分满意徐向前的
指挥才能,如果说以前是从报告中知道徐向前,现在亲自看到了徐向前不愧为一名杰出
的军事将领。徐向前对包座之战,在《历史的回顾》中写下这样的话:
“包座战斗,我三十军立了大功,四军打得也不错。”“我军指战员经过草地的艰
难行军,不顾疲劳,不怕牺牲,坚决完成党中央和**同志赋予的打开北进通道的任
务,取得了全歼蒋介石嫡系部队胡宗南一个师的重大战果,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北进的道路打开了。全军将士无不欢快。荒无人烟的水草地已经过来,那种吃野菜、
煮皮带度生的艰苦日子,在大家心目中,不会重返了。徐向前和许多战士一样,开了笑
脸,计谋着新的行程。就在这个时候,左路军中的张国焘突然变卦,他率兵出阿坝不远,
借口葛曲河水大、粮食困难,妄图改变北进的路线。9月1日,徐向前、陈昌浩、**
联名发电报给朱德、张国焘,提出目前的敌情、我情、地理情况,极有利于红军按原定
的计划向甘南发展。右路军正准备派部队送马匹、牦牛和粮食去阿坝地区。9月3日,张
国焘又给徐向前、陈昌浩发电并转中央,说什么上游侦察七十里,不能架桥,不能徒涉
过河,部队的粮食只能吃三天,电台已经绝粮,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决定明晨分三天全
部返回阿坝……
从和中央红军会合,徐向前的心情一直处在惊喜、忧虑、矛盾的状态中。他驾驭战
争的变化,指挥各种条件下的战役、战斗,不说处处得心应手,多是牵着敌人鼻子走;
可是,党内上层的路线之争,使他感到被动苦闷,有时难辨正确与否。他在过草地前,
一天夜晚曾坦率地向政治委员陈昌浩说“我这个人能力不行,在四方面军感到吃力。想
到中央去做点具体工作。
听说刘伯承同志军事上很内行,又在苏联学习过,可由他来代替我。”他请陈向张
国焘反映自己的要求。事到如今,工作没调动,像处在十字路口,越来越为难了。
9月8日,张国焘公开了他的南下决心,并命令徐向前和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陈昌
浩原来和徐向前一样,是拥护北上反对南下的,现在变了调,说什么:“建议力争左右
路军一道北上,如果不成,可以考虑南下。”电报往返争论,会议上的气氛越来越令人
不愉快。徐向前陷于深深的忧虑之中。
8日夜,徐向前和**、周恩来等七人又联名致电张国焘和左路军其他领导人,指
出:“左路军如果向南运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要“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
充粮食后,改道北进”。9日,张国焘复电中央,反对北进,坚持南下。
傍晚,徐向前正住在一座喇嘛庙里,不知该怎么办,**来了。两军会合以来,
徐向前多次见过**,他敬佩**,拥护**提出的北上方针。**也尊重徐
向前,认定他是位高明的军事将领。他们站在屋外谈话。**说,红军可能又要分开
了,问徐向前怎么好。徐向前说,已经会合还是不要分开,要说服张国焘一同北上。谈
话不长,**返回了驻地。
第二天凌晨,徐向前刚刚起床,便得到报告,说中央红军已经连夜走了。事态发展
突然,徐向前坐在床板上,惊呆了。这时,指挥部忙乱起来。又是电话,又是议论。前
沿部队中有人不明真相,电话里请示说:“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
政治委员陈昌浩是有“最后决定权”的,此时他却问徐向前:“怎么办?”
在茫茫草地上,红军经历过人世间少有的苦难,同志之间原是那么相爱,有的人宁
肯自己挨饿,把一袋干粮送给战友;
有的人自己挨冻,把织好的羊毛袜,赠给远道来的红军同志。
现在居然要打起来。在这严峻的关头,徐向前愤怒了。在这严峻的关头,徐向前不
加任何思考严厉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徐向前一语千钧,稳住了部队,维护了红军团结,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这一伟绩,
是历史上重重的一笔。
党中央率中央红军远去了。左路军那边张国焘来电报,促右路军南下;中央又来电
报,要右路军北上。徐向前蒙着头,躺在床上流泪。只听陈昌浩骂骂咧咧,什么“逃跑
主义”,什么“右倾机会主义”。看来他铁了心,决心要率军南下了。怎么办呢?
徐向前的内心矛盾、痛苦,不知找谁去说。他想不顾一切,带上警卫员,骑马追中
央北上,可是,作为总指挥,离开部队,见到中央领导人说什么呢?让你北上,是带领
部队啊,光杆司令,怎么回事呀!要下命令给部队北上,政治委员陈昌浩定会坚决反对,
那又会是什么局面呢?徐向前想到这些年,和四方面军这支部队生死与共,眼看着它分
裂成两半,各走一方,心里更难以忍受。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和部队在一起,走着看吧!这样,我就执行了张国焘的南下
命令,犯了终生抱愧的错误。”这是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记述的一段话。是一番
真诚坦率的自我解剖。
在南下岁月中,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污蔑、辱骂、
“通缉”**、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罪恶行为,明里暗中进行了抵制和争斗。在10
月5日早木碉高级干部会议上,张国焘宣布另立“中央”,徐向前没有发言,也没有举手
同意,他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既不理解,又很痛心。会后张国焘找他谈话,他明确表示,
不赞成这种作法。他反对分裂,希望团结。他支持朱德总司令的正确意见,劝说张国焘
不要这样搞。朱德向张国焘说:“要搞(中央),你搞你的,我不赞成。我按党员的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