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把《静静的顿河》当作一个悲剧来构思的。小说不只是描写葛利高里及其一家的悲剧命运,而且还把哥萨克畸形社会的灭亡、哥萨克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迷误等等也当作悲剧来处理。它向人们表明在顿河哥萨克这块受封建旧制度世袭“领土”上一个新世界诞生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为了表现这一宏伟的艺术课题,肖洛霍夫对情节结构作了精心地设计和安排。他把1912年到1922年疯风暴雨般的十年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科尔尼洛夫叛乱、十月革命、国内战争——作为小说情节的基础,作为人民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意识和心理、生活和道德所发生的具有历史意义变化的背景,把悠悠顿河及两岸的哥萨克作为构建情节的场所,把中农葛利高里及一家命运变迁作为情节展开的中心环节,把传说与历史,战争场面与家庭锁事,群众运动与个人情感波动交织在一起,来展现革命与反革命两大阵营斗争怎样改变着个人的命运,阶级斗争怎样决定着各种不同人物的道路。
全书共4部。第一部背景是1912——1916年,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家详细地叙述了哥萨克的历史传统、闭塞落后愚昧的生活方式。第二部描写lgl6——1918年春天所发生的重大事变,包括二月革命、科尔尼洛夫叛乱,十月革命到顿河地区内战开始。第三部主要描写1918——1919年5月国内战争最激烈的阶段。第四部描写1919年5月一1922年春,白匪的彻底失败和苏维埃政权在顿河地区的确立。
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这个艺术形象真实地概括了哥萨克中农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同时也带着哥萨克世代相传的种种偏见。在历史急骤变化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这个形象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这一形象,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葛利高里这一悲剧人物具有十分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心理。他的性格构成不是单向的,而是有着多种元素,诸如:勤劳与愚昧,质朴与无知,勇敢与粗野,善良与残暴,正义与偏见,理智与疯狂,荣誉与高傲,自尊与虚荣等等。而这些元素交叉融合,形成“亦此亦彼”,既矛盾又统一的形象。这是一个包含着丰富性格侧面和层次、立体感很强的形象。这种性格,并非作者的杜撰虚构,而是顿河哥萨克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十月革命这个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葛利高里性格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思想行为的特征:追求探索、犹豫动摇和双重意识。作者依据把“人的心灵的运动表达出来”的原则,用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相交织的手法,表现了他既反对白匪军,又害怕苏维埃政权。他过分自信,恃才做物,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追求。他用自己的眼光,超现实地看待对立的双方,不相信任何一方,所以,必然也得不到任何一方的信任。在那个要共性不要个性、要集体主义不要个人头脑的特定时代,他在哪儿都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他所主张的所谓“哥萨克自治”,实际上恰恰是一条与历史发展背道而驰的道路。这就必然构成悲剧。
葛利高里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决定了他犹豫动摇。在国内阶级搏斗中,他始终徘徊于两个阵营之间,两度加入红军,三次卷入武装叛乱。无论在红军还是白匪中,他都是一个“陌路人”。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也反映在他对待爱情、友谊、家庭、婚姻等方面。比如他爱婀克西妮娅,又屈从父命和娜塔莉妮结为夫妻,但同时又不顾哥萨克宗法礼教,和婀克西妮娅离家出走,公开同居。这一切说明,他的每一个具体的现实行为,都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心理活动状态的表现。各种对立因素互相交织、互相转化的状态,使得葛利高里这个人物的情感呈现出模糊状态,也使得葛利高里的情感内容有不确定性及情境的随机性。
总之,葛利高里是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一典型就是探索追求的心理典型形式与特定阶段阶级、时代和民族内涵的辩证统一体。这是葛利高里自身固有的本质。这一复杂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多维走向复杂的网络结构。有机联系,不可分割,被探索追求典型这固有本质制驭着。
小说还塑造了婀克西妮娅、娜塔莉娅等与葛利高里命运相联系的哥萨克妇女的形象。婀克西妮娅和娜塔莉娅同样无私、坚贞而执着地爱葛利高里,她们都具有哥萨克妇女的优秀品质。啊克西妮娅是一位美丽的、有反抗精神和刚毅性格的哥萨克劳动妇女。她朝气勃勃,精力充沛,但没有能够真正找到自己的生活道路,最后成为葛利高里罪行的不折不扣的牺牲品。娜塔莉妮温柔和顺,心地善良,热爱劳动,她爱丈夫葛利高里,但丈夫并不爱她,她在痛苦和不幸中度过了一生。
《静静的顿河》还描绘了一批英勇的**员、革命者的形象,揭示党的领导作用,真实地表现了他们在保卫苏维埃政权、激发和启迪哥萨克劳动群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意识上的重大作用。小说也不回避一些**员的过火行为。
《静静的顿河》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广阔的史诗画面。作家善于描绘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事件,并展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小说对顿河村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史诗效果。小说广泛地引入了历史文献、编年史、命令、日记、书信等各种资料,并依据这些历史和历史资料,对各种政治事件和军事形势作了精辟的概括和评价,赋予史诗以深刻的真实性和巨大的历史感。
精巧的艺术结构。小说情节的中心是麦列霍夫家族的命运,主要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娅的纠葛,补充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娜塔莉妮的关系。但作家决不把自己的笔触拘围于这一范围。在小说中,存在大量表面看来似乎与主题没有密切联系的偶然性插曲,但作家对这些偶然性场面进行精心细致地处理,使它们同作品的基本矛盾冲突内在、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肖洛霍夫的精心构思和巧妙安排,使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呈开放型,但又给人一种浑然、有机的整体之态。
浓厚的民族特色。作为一个出身于哥萨克农民家庭的作家和顿河草原的歌手,肖洛霍夫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顿河哥萨克的日常生活习俗。不仅描绘了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而且描绘了哥萨克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跳舞、唱歌,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静静的顿河》存在着两种显然不同的语言:一种是北部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间语言,另一种是文学语言。这两种语言的交织,以及作者的声音同人物声音的合奏,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多音调合奏曲的色彩。作家巧妙有致地指挥着这一曲多音部的大合唱,使整部史诗在风格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