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节 普希金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由于对俄罗斯文学无与伦比的贡献,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和“俄国诗歌的太阳”。

    1799年6月6日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耽于享乐的父母对普希金关心很少。普希金主要由乳母和一个深诸民间文学的农奴保姆照管。保姆常给普希金讲述民间故事,动人的情节、质朴的语言给童年时代的普希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普希金丰富的想象,也培养了他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的感情。

    1811年,普希金进入皇村中学学习。在这所学校,他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卫国战争中人民的爱国热情及随后弥漫全国的要求改革的浪潮又极大地鼓舞着普希金,使他形成了民主主义思想。.1817年,普希金在皇村学校毕业,到外交部供职。深入社会后,他看到了更多的黑暗和**。这一时期,俄国进步思潮极为活跃,进步的文学团体相继出现。普希金参加了由十二月党人直接领导的绿灯社,与十二月党人有深厚的友谊。他的许多谴责暴政、向往自由的诗篇在十二月党人中广为流传,《致恰阿达耶夫》(丑818)中的诗句被铭刻在十二月党人秘密的徽章背后。普希金越来越激进,常常在公开场合攻击**农奴制,公然表示:假如革命爆发,他将亲手在农奴主的脖子上勒紧绞绳。被激怒了的沙皇将诗人流放到南俄。当时南俄是俄国贵族革命的中心,普希金在南俄革命形势的影响下,民主主义思想更加明确。这一时期,普希金还受到拜伦的影响。拜伦的叛逆精神与献身于异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崇高品质感动着青年普希金,他写了《强盗)(1823)、茨冈》(1824)、《希腊的女儿》(1821)等抨击**暴政。歌颂自由解放的诗篇。而《短剑》(1821)则公然号召以行动来反抗暴政。1824年,普希金因持无神论思想,被沙皇政府软禁了起来。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的消息使诗人深为痛苦。当他听到十二月党人受刑时,写了《先知》(1826),借上帝之口号召为蒙难的先烈复仇。7826年9月8日,双手沾满十二月党人鲜血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莫斯科召见普希金。沙皇问普希金,如果12月14日你在彼得堡你会参加起义吗?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朋友都参加了,我一定也会参加。在鲜血流遍大地、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普希金大义凛然地表白自己的信念,表现了他高贵的品质和对十二月党人的忠诚。此后,诗人的处境更加恶化,沙皇当局加强了对他的限制和监视。普希金就在这样的处境中写出了歌颂农民起义领袖的《斯金卡·拉辛之歌》(1827)以及《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阿里昂》(1827)等诗篇,表现了他与革命者风雨同舟、继承十二月党人遗志的坚定信念。1828年,他又写了《毒树》,把沙皇**暴政喻为喷射毒汁、祸害人民的毒树。1834年,沙皇任命普希金为宫廷近侍,这是宫廷迫害诗人的一个阴谋。诗人美丽而贪图虚荣的妻子经常出入宫廷,许多暧昧事件随之而生。1836年,普希金收到许多匿名信,辱骂诗人是“乌龟团副团长。”波旁王朝的余孽丹特士在公开场合无耻地追求普希金的妻子。诗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与丹特士决斗。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决斗中身负重伤,两天之后就与世长辞了。普希金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坎坷的。诗人的一生,是斗士的一生。普希金在短暂的一生中给俄国文坛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

    普希金的创作涉及各种体裁,但他首先是个抒情诗人。他总共写了880首抒情诗。在普希金的抒情诗中最能体现他个性、最具有社会影响的是政治抒情诗。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他的诗篇反映了当时先进人士的政治信念和思想感情。歌颂自由、反对**是普希金政治抒情诗最基本的主题。他在《自由颂》(1817)中对农奴悲惨的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暴政进行了愤怒的谴责,表示要“歌唱自由”,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并以路易十六和保罗一世的可耻下场警告沙皇统治者。1821年,普希金在《拿破仑》中热情歌颂了让“世界从奴役中醒来”的法国大革命,为法国人民处死皇帝拍手称快。同年,他还写了激烈反对**暴政的《短剑》,歌颂了不畏强暴的刺客。1825年,十二月党人的起义惨遭镇压,普希金在《致酉伯利亚》(1827)中,热情鼓励服苦役的十二月党人。诗人充满信心地预言:“沉重的枷锁将被打掉,牢狱会崩塌——而在门口,自由将欢欣地把你们拥抱…·,·”,表现了对光明未来坚定的信念。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还有《致恰阿达耶夫》(1818)、乡村)(1819)、致大海)(1824)、阿里昂》(1827)、《毒树》(1828)等。

    抒写爱情的诗篇在普希金的抒情诗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诗人以诚挚的激情写下了许多似怨似诉、如痴如醉的爱情诗篇。这些诗篇展现了普希金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他一生中动人心弦的美妙时刻。巴库尼娜曾是诗人中学时代初恋时的情人,她那妩媚的姿容、纯真的气质使得诗人长久地为之沉醉、激动。诗人在一首回忆这次恋情的诗中写道:

    在那些……在那些日子里,

    当我初次看到

    美妙少女的容颜;

    那爱情啊

    就使我青春的血液骚动不安。

    我强忍着热情梦幻的折磨,

    痛苦而又绝望地

    到处把她的倩形追寻。

    整天期待着相会的时刻,

    温柔地把她思念;

    饱尝了神秘痛苦的幸福辛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