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口水战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冰火两重天的冤家(2/2)

    几年前曾经有上海人预言:北京人在长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培养出的自尊正面临危机,因为市场经济是以利益驱动为原则的,面对着阿拉上海市民越来越饱满的腰包,北京人的自尊将被击得粉碎。

    但是,今天的北京人相信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中国青年》杂志刊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北京青年,留美归国后担任美国某大公司的中国总代理,这个职位在别人的眼里也许风光无限,但他经常处于一种心灵的煎熬之中,因为每做成一笔生意,就意味着他替美国人在中国赚了一笔钱,尤其目睹了部分有权势者在对外合作中的中饱私囊,他更是痛苦异常。为了解脱自己,他最终辞去该职,再度赴美工作。三年前一个小老板给该杂志写信,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经商过程中道德在沉沦。由此在该杂志上引发了一场讨论。但上海人却对此事嗤之以鼻,他们说:有什么好讨论的?该干吗干吗就是了!

    上海人最看不惯的就是北京人过度的文化优越感,事实上北京人自古以来形成的天朝心态一直未曾泯灭。优越感的突出表现是北京人特有的“不服输”劲头。很多人也许还记得,前两年的甲a联赛上北京国安与辽宁抚顺大战堪称惨烈,许多上海人不理解北京队何以如此拼命。本来实力占下风,如果输球绝非意外。乖巧一点的队也许会送个顺水人情给辽宁队,同时还乘机向老冤家山东队暗施冷箭。但北京队偏不,他们的口号是永远争第一,他们永远不服输,他们要捍卫北京人的尊严。

    所以上海人就看不懂啦。上海人精明,懂得“脑筋急转弯”。在这个城市里,电视台制作的那些智力竞赛类型的节目,诸如“脑筋急转弯”、“智力大冲浪”之类,总是吸引着相当多的观众。上海人交往最忌“拎不清”(即傻乎乎不辨风色)。上海人的精明主要表现在他做事的方面:轰轰烈烈承办了那么个规模空前、场面壮观的八运会,居然可以做到政府不怎么出钱,最后算起来还略有盈余。头一回做《财富》论坛的东道主,就能做得像模像样,皆大欢喜。更不用说那些仅仅用了几年时间营造,就能引得每一位来访的国宾击节赞叹的新兴建筑群和繁华街道。给一点空间,给一些政策,给一个创意,就能还给你一份出乎预料的惊喜。这就是上海人的精明,这就是上海人得以鄙视北京人的地方。并且,上海人的这种精明,并不仅仅局限于智力层面的算计和揣摩,上海人几乎不同情失败的英雄,他们只认可成功的强者。沪语中总是会有一些当令的语汇来贬损那些在此方面显得有所欠缺的人。比如时下最常用的是由乡巴佬一词演化而来的“巴子”。这“巴子”并不是用来指称那些来自穷乡僻壤的人或广义的外地人的。因为就算你是个货真价实的城里人,甚至是本地一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富婆,只要行事言谈做派之间偏离了一定的品位,而显得在心智上不符合这个大都市的应有层次,都可称之为“巴”。

    不懂得“脑筋急转弯”的北京人,是不是上海人眼里的“巴子”呢?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