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宏碁: 华人企业全球典范28年愿景历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19节 塑造企业形象
    1995年可说是宏碁国际形象的丰收的一年,除了继续蝉联“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台湾品牌”之外,还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能够持续企业开创精神的亚洲新巨人”,而在《远东经济评论》(fareasterneconomicrevie),也是“穷小子文化”的具体实证,简单地说就是“众口铄金”。

    以资源来说,宏碁是不可能像可口可乐一样,耗斥巨资,大打洗脑式的广告的,宏碁的策略是用不断翻新的新闻事件,传达相同的精神,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建立一致的形象。虽然宏碁在美国市场受限于知名度,要突破众多电脑巨人的强势广告,不得不采取做大量广告的手法,但在日本与第三世界国家,媒体对宏碁的报道相当频繁,曝光率不比在台湾时低,所产生的效益比广告大得多。

    从新闻的角度来看,媒体是不可能帮企业传达一成不变的信息的,他们要的是新鲜的东西。因此,塑造形象必须有心,持之以恒地通过各种有吸引力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不断反映同一个形象。例如,宏碁早期因技术创新而吸引媒体的注意,而近两年,管理的创新又成为媒体报道宏碁的重点。如果宏碁没有持续地在创新议题上推陈出新,媒体会失去报道的兴趣,社会大众也可能早就遗忘了宏碁。

    形象要有定位,而定位要符合企业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承诺与能力,绝不是靠短暂的新闻炒作与包装就可以做到。为了短期目的所作的宣传,不但效果有限,还可能造成负面的结果。

    我们常见企业为了股票上市或促销等短期目的,通过媒体做过度的宣传,日后一旦出现与宣传不一致的信息,就会冲淡先前塑造的形象,甚至会造成社会大众与媒体的不信任。

    结合地缘,提升形象

    塑造形象必须靠长期策略,而在国际间塑造形象,更需要缜密的思考。关于这一点,有两个经验值得和大家分享。

    1986年宏碁领先ibm推出386电脑,突破以往追随ibm的形象,颇受第三世界国家的媒体与学术界好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