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主流化中国2006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联想大跃进(2)(2/2)
    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谈判双方几乎是就每个关键技术的所有权反复争执。以至于某次谈判过程中,因某个技术ibm不想让出,而联想一定要获得,ibm甚至要求中止谈判。为谈判的继续进行,马雪征等人不得不在半夜一点半将杨元庆叫醒,由他决定是否适当让步——与会者无人透露究竟放弃的是什么技术,不过“有肯定比没有好”——乔松称。这次过后,双方关于知识产权的谈判有了很大的跃进。据悉,类似此次因谈判冲突而ibm提出放弃的经历,前后至少有三次。

    而此次交易之所以能够在最后一周时间内上报政府机构即得到批准,也得益于两家公司经年不辍的有效公关。2004年7月双方进入深度接触同时,ibm的不是在向中国企业甩包袱,而是愿意贡献自己的技术、管理、市场及销售能力,协助中国创建国际级企业。这种态度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赞许。

    到2004年10月份,双方谈判进入收官阶段,开始密集谈判。直到12月6日交易达成,最终签署的文件达50余种,摞起来高达1米。

    柳传志和杨元庆时代同时结束了?

    “怎么能说告别了杨元庆时代?这个话不对,事实也不是这样。”柳传志先是反驳,然后反问:“什么是‘柳传志时代’呢?如果是我提出的那些管理理念,还有文化方面的东西,那不能说因为联想要求求实进取就是‘柳传志时代’,那我就没法待了。”

    自收购达成,他便将董事局主席的职务让予杨元庆,自己仅以联想控股总裁身份担任董事。据悉,未来的联想集团董事会中,将有包括董事局主席在内的四个席位属于联想,在出售中获得18.9%联想股份的ibm拥有一到两个席位,而剩下三四个位置属于独立董事。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还会像以往一样从宏观上把握联想集团的命运,柳传志给出了一个干脆的回答:“不可能是把握,关心是可以的。”他自称,在未来他最主要的工作是,“在杨元庆较为忙碌时团结其他股东”。

    柳传志并非没有留任董事局主席的机会:“最开始的时候有国外的人提出过这样的想法,但第一次谈话的时候我就否定了这种想法。我当主席对新的ceo有诸多的不便。”

    据悉,谈判过程中,在由谁来扮演新公司一方会出现较多的变革管理,因此联想一直希望从ibm中选择接班人。虽然也曾借助猎头公司,开始了一个接班人选拔过程,不过ibm一方推荐的三个候选人中,史蒂芬·沃德作为近两年ibm个人系统集团(personal system group)的负责人,始终是最佳人选。

    “联想多年来不是一家对论资排辈很看重的企业,外界也很少听说杨元庆手下的副总争权的传闻。这种文化,是这次能够让出管理权的关键。”一位并未参与谈判的联想集团高层曾表示。

    新联想所需要的,不仅是一张能够稳定局面的旧面孔,还必须是一个能够展现出独当一面的领导力的强势人物。新进入者史蒂芬·沃德,正是一个有顺境、逆境工作经验的成熟管理者。他在ibm工作达26年,既经历了蓝色巨人如何从鼎盛走向衰败,也参与了郭士纳对ibm的拯救。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