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理工大学取得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后,沃德就加入了ibm,从存储产品研发、生产做起,先后在硬盘、磁带、光存储、软件开发等项目中担任了一系列制造、生产控制、项目开发等管理职位,还曾在ibm总部担任董事会主席助理。
在郭士纳掌权的20世纪90年代,沃德数度高升,先是在1995年前后掌管thinkpad笔记本电脑部门,负责全球的研发、销售和运营。随后成为ibm全球工业部(global industrial se向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转型中广为外界认知。
2003年,他重返个人系统集团,任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负责个人计算机部门,其中包括ibm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think的零售商店解决方案部门,提供销售点等与零售有关的技术;还负责印刷系统部门,重点是向企业客户提供特殊、按需的印刷应用和技术。
“很多人都在问,联想能不能管理ibm。但更实际的问题是,ibm能不能管好联想?”一家年收入与联想相仿且多有国际收购经验的it企业ceo曾表示。通过此次并购,联想的总部被移到纽约,高级管理团队以美国人为主,所以真正的挑战更多集中于新进入的美国人。在他看来,因为柳传志果断将管理重担转交给美国人,这次收购成功的几率有60%——“这是很高的一个比例了”。
沃德身肩两个传奇的传承,他需要像ibm的创始人老沃森(thomas watson)一样成为公司道德的化身,像小沃森(thomas watson jr.)一样知道该在必要时做出豪赌并一往无前,像郭士纳一样自信而强调执行,也要像柳传志一样注重公司文化的培养,勇于破局。
与沃德配合者,是近年来被质疑为缺乏战略眼光、未在行业低潮期提升联想竞争力的杨元庆。自收购达成后,两人每日借助越洋电话频繁沟通,甚至未来杨元庆将有大量时间在美国工作。
从数字上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完美的交易。
ibm已经成为显而易见的赢家:其股价从收购前的94美元左右升至98美元左右。虽然只获得6亿美元现金,但通过一系列条款,它得到了在服务、咨询和财务等业务上与联想长期合作的保证,长期收入得到补偿。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business consulting service)中国区总经理黎俊伟(nigel knight)说,bcs亚太区已经派出了两名顾问参与到和联想的整合当中去。
联想的出价并不高,得到的却将是一个全球pc产品的出货量达到了1 190万台、销售额一举升至120亿美元,在出货量上仅次于戴尔和惠普的全球第三大pc厂商。
但当迈克尔·戴尔听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时,他首先想问的并非是交易细节,而是:“上一次你看到科技产业出现成功的并购是什么时候”?
的确,it业横向整合一直缺乏成功的个案,即便是一度被舆论赞誉的惠普并购康柏案,现在也正面临着投资者和媒体的双重质疑。
更何况联想眼下从事的还是一场跨境并购。而亚洲it公司在收购美国pc制造商的过程中更是屡尝败绩:1995年三星电子收购了当时全球第五大pc制造商ast;nec在1996年收购了packard bell;宏碁在1997年收购了德州仪器公司的笔记本电脑部门。等待这几个收购者的,最终都是噩梦。
按照目前的规划,联想与ibm的整合将被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年把总部的职能构架出来,整合供应链,通过物流、生产计划的重新规划降低成本;第二年整合市场和销售队伍,实现真正的融合;而开拓新业务、新市场等创新性工作,都被放在第三年开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