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年中,海王生物的税后利润是2700万元,到2001年年中形成4200万的高峰后,2002年年中一下子跌到了1200万,幅度之大令人惊诧。
海王2002年的税后利润下降得那么厉害是突然发生的吗?显然不是,其实从2001年度起,海王的经营危机苗头就已经凸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对海王的内外部环境稍作分析便可知晓。
在内部环境上,海王的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比1999年增长125.11%,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度增长130.85%。到了2001年度,海王的生产规模比上一年几乎翻了一番,它的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84.49%,主营业务利润也比上年度增长235.89%,但这只是整体利润,并不是净利润。事实上,虽然海王生物2000~2001年度主营业务的发展非常迅速,但2001年的净利润只比上年增长29.72%。
净利润增长比率没有能够按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应增长,反而下跌明显。这就说明了主营业务的增长不是企业销售率的增长,而是主要依赖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过这番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得知,海王已经出现了上述危机信号当中的一个:企业扩张速度长期超过销售增长速度。
此外,海王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是一年不如一年,首先是因为从1999年到2001年净资产由每股1.25元上升到2001的每股7.5元,极大地稀释掉了它的净资产收益率,到2002年第三季度结束,虽然每股净资产下降到了4.9元左右,但净资产收益率却没能够相应地跟上来,只有1.22%,这比起2001年每股7.5元净资产的时候4.79%的收益率,还是呈下降趋势。因此,尽管2002年的资产总额比2001年增加了,但从整体效益来看,在2001年中海王的规模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上的增长,这表明企业的销售率没有上涨。现在看来,这其实也是海王内部经营上第二次发出“企业扩张速度长期超过销售增长速度”的信号。
2001年期间还出现了另一种危机信号。
2000年,和以往许多以广告轰炸一夜声名鼎沸的企业一样,海王凭借着大规模生产和大面积的广告轰炸,使海王的市场声誉徒然上升,如果满分100,它绝对在90分以上,而且基本没有什么糟糕的市场舆论。
但自2001年年报出来以后,海王的市场声誉值就几乎开始直线下降了。某报刊上的一篇名为《海王生物,欺诈成就未来》的文章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别的报纸相继发表了相关的评论。在当时,种种质疑、指责,蜂拥而至,不一而足,有说它弄虚作假的,有说它关联交易太多的,也有说它是只会“讲故事”骗人的骗子,一时间,“海王靠什么成就未来”倒比它的广告“健康成就未来”更火,传播率更高了;随即证监会对它立案调查,更是当头一棒。海王的声誉开始打起了折扣,而且这个折扣是越打越大。就当时来说,它的声誉至少掉到了50分以下。至于海王是否真的作了假,有欺诈或者违规行为,证监会自然会作定论。但就危机而言,这其实就是海王经营危机的第二种信号:企业管理者成为热点新闻人物,开始被媒体竞相追逐。
从对海王经营危机的分析也让我们明白,很多企业危机的出现是有“信号”可查的,一旦企业危机信号产生了,聪明的企业会立即着手危机的解决,而愚蠢的企业总是浑然无知,继续在歧路上奔跑,结果栽了大跟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