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 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24节 企业成长的“伙伴”
    美国《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菲克普曾经对《财富》杂志排名前500强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过一次专门调查。调查显示:

    80%的被调查者同意,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如同人们必然面对死亡一样,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57%的人确信,过去一年在企业内潜伏的危机最近有爆发的可能;38%的人则表示,过去一年企业内潜伏的危机已经爆发了;

    14%的人承认,危机爆发时,他们正任现职,危机损及了他们的名誉。

    国内著名调查机构零点调查对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的研究也显示,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列举了许多真实的企业危机案例,通过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一个企业的性质、类型、规模如何,也不管它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情况怎样,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免不了出现危机,这甚至是无法避免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诸多见诸媒体的危机事件更直观地感受到。

    如果说“企业危机”一词对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比较陌生的话,那么对“消费者问题”、“新闻曝光”、“政府禁令”、 “商业窃秘”、“行政监管”和“罢工”等词一定不陌生。事实上,它们就是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危机的描述。几乎每个企业都曾经或正在经受着这些问题的困扰。

    没有经历过危机的企业不是成熟的企业,在这个意义上,危机是一块试金石,测试的结果是,企业要么在危机中再生,要么在危机中消失。

    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管理的知识并不缺乏,相当多企业家本人就是一流的品牌专家,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品牌奇迹,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突然一夜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但同时我们又经常看到一个闻名品牌可以在一夜间“壮烈牺牲”,“荣华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94年,荣华鸡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分店,并声称:“肯德基开到哪里,我就开到哪儿!”当时荣华鸡快餐公司已成立3年,北到黑龙江,南到江西,都有红底白字的“荣华鸡”分店。开业头两年,公司的累计营业额达1500万元,最高日营业额11.9万元。国内外许多地区向它发出邀请。

    当荣华鸡向“肯德基”扬起挑战大旗之时,在一些地段,生意确实超过了洋快餐,但是,到了2000年,随着“荣华鸡”快餐店从北京安定门的撤出,荣华鸡闯荡京城的生涯也划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荣华鸡失败以后,创立荣华鸡的上海新亚集团领导层进行了一番反思,他们发现,产品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在产品背后有很多深层的管理方面的东西,肯德基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在于其产品背后的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竞争的优势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优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