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难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5节 私家文物惨遭蹂躏(2/2)

    1944年1月17日,日军兵分三路冲入广东南雄县城,将广东省银行、南雄县银行、粤光茶楼、丽华金铺、南华旅店、雄华书局、保行钟表店、元亨利布店内的财物及古玩、字画等“尽劫一空”。同年秋,日军侵犯广东怀集,大肆抢劫财物,“图书、古玩损失2210千元”。

    南京民间私家收藏被劫不可胜计。如陆禹云先生“半生喜著古钱,精鉴别,所藏不下万金之价值。此钱在仓促间未携出,悉被贼劫”。吴蕴伟损失古物93件,龚启昌损失古物200件、字画300件,肖孝嵘损失字画27件、古物44件。1945年5月,日军中支那派遣军镜字第6806部队楼井信二,从原教育部官员王鲲楚家中,劫走郑板桥书屏4幅、郑板桥中堂花卉1幅及曾国藩所书对联2幅。

    杭州王鲲徙收藏甚丰,仅著名文物就有东周长方鼎、梁代观音石造像、秦镜、汉镜、端砚、香炉等多件在日军占领期间被洗劫。

    福州左赋才,1944年10月,被劫去宋明古玩、瓷器、花瓶等多件。

    桐乡范文治,1937年11月被掠去各式细瓷花瓶、瓷佛、朱红碗、陶器、古钱等四五十种。

    至于学者被掠夺的古物,可以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为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顾颉刚前往重庆,而留在北平的书籍、字画、碑帖、金石及信札、手稿等,全部被掠夺。其中,有印章150方,照片1000帧、古钱650枚、古镜3个、石刀2柄、古经2卷。王聿均:《战时日军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台湾《近代史百年集刊》第14辑。中央大学教授金毓黻损失字画60幅、古物112件,金陵大学崔敏俊损失古物85件,赵廷炳损失古物34件,胡小石损失字画206幅(在金大图书馆被损),碑帖3000种、古物900件。

    私家文物损失除私人收藏家外,更多的应属普通民众家庭存留的如器皿、家具、钱币、香炉、金银首饰等古物,而这类文物往往作为普通物品使用,申报损失时也仅仅作为一般财产。如日军侵占浙江东阳期间毁坏家具六万五千余件。浙江吉安战时损失家具农具三十五万二千二百余件,广东三水被日军掠夺杂物110019件,山西保德县损失首饰4137件、家具农具271490件,日军盘踞山西柳林期间抢劫金银35447两、贵重器物716件,山西方山有16990件家具被毁,日军在河南辉县掠夺金属101万公斤,山东乐陵县有3360733件家具被毁坏,1624757件金银首饰遭劫掠,山东宁津县损失各类首饰92808件,山西原平县遭日军抢劫的金银珠宝及贵重物品折价2454900银元。全国各地此类损失比比皆是,其中,也会有相当数量的文物。戴雄:《抗战时期中国文物损失概况》,载《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