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梦溪笔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陵州盐井
    四川是我国古代井盐生产的主要基地,岷江、沱江流域一带就是盐井分布的密集区。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就记载了蜀地盐井,并详细描绘了盐井的规模:“陵井纵广三十丈,深八十余尺,益都盐井最多,此井最大。”

    本则笔记记述陵州盐井的结构以及修复盐井时为制伏有毒废气而采取的措施。让液体与气体对流,使液体吸附并带走那些有害气体,就是现代化学工业常用的工艺方法。这里所记录的“雨盘”制伏“阴气”一事,是这种工艺方法在历史文献中的较早记载。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杖鼓】古代的一种敲击乐器。在木头框架上蒙上皮革制成,两端粗,中间细窄,形状与现代朝鲜族乐器长鼓相似。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干】这里指在盐井四壁层层叠架而上,用以加固井壁,防止土石垮落的木框架。,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阴气】指盐井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有人】《宋史》卷三三三记载,创制雨盘者是当时的陵州推官杨佐。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酾】滤酒。这里指洒水。酾,音shi。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