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时期的火炮射击实践中,人们发现弹丸直径如果比火炮口径小,虽然装填容易,但由于密封不好,射程会大大减小。而如果弹丸直径略大于火炮口径,射程会明显提高,但装填十分困难。为此,有人设计了直线的膛线,这样炮膛内壁与弹丸的接触面变小,减少了摩擦阻力,便于装填。这是线膛炮的雏形。
为了使可以爆炸的弹丸能够有足够大的威力,就要充分利用炮膛空间,改变弹丸形状,很显然,圆柱形物体在不改变直径的条件下,体积会比球形成倍增加。但是,这样一来就带来了飞行不稳定的问题,圆柱形物体由于受力不均匀,在空中会翻滚,精度无从谈起。怎么办呢?火炮研究人员从陀螺原理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弹丸前部做成圆锥形,在射击时使弹丸旋转,这样弹丸就能延射击方向飞行了。同时,圆锥形物体可以在飞行中更好地克服空气阻力,使火炮射程得到提高。真可谓一举两得。
19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进行了线膛炮的试验。1846年,意大利g卡瓦利少校研制成功后装螺旋线膛炮,这种火炮第一次采用从火炮后部装弹(前装已经难以实施),发射锥头柱体长形爆炸弹。至于是否采用了触发式引信,目前尚无可靠资料。这种火炮射击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射速快,很快成为欧洲各**队的主战武器。线膛炮实现了火炮结构重大变革,是古代火炮与近代火炮的分水岭。时至今日,现代线膛炮在主要结构上与1846年线膛炮相比仍然没有多大变化。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