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训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9章 构建创新型组织:创造新事物是企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3)
    第9章 构建创新型组织:创造新事物是企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3)

    随后,以西蒙伊为首的开发小组完成了一种叫做“多计划软件”的设计,并投入试生产。但这款软件未能打动当时微软的合作方ibm公司,却引起了苹果公司的兴趣。苹果公司从微软与ibm公司的合作中,看到了这家年轻公司蕴藏的不可估量的潜力。因此,它很希望与微软结成“战略伙伴关系”。1981年8月,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亲率一批干将,访问微软。此时,苹果公司正在研制他们的麦金塔(macintosh)个人电脑,因此,他们非常希望与微软合作。西蒙伊给乔布斯等人演示了“多计划软件”,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肯定。

    1982年1月22日,微软与苹果公司正式签订合同:苹果公司同意提供给微软3台麦金塔电脑样机,而微软需要利用这3台样机开发3款应用软件,即电子表格程序、贸易图形显示程序和数据库。而所有这些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最终都落到了刚到微软没多久的西蒙伊头上,其挑战性不言而喻,但正是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让西蒙伊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并且迅速以其丰富的创造性脱颖而出,成为微软的核心成员之一。

    随着西蒙伊研发工作的展开,微软不仅拥有了日后得以称霸应用软件市场的office系列办公软件,而且通过合作,微软还从苹果公司的麦金塔个人电脑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中学到了经验,并于随后推出了风靡全球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这两件法宝后来成为了微软的聚宝盆。

    盖茨曾多次说:“在高科技领域,用人之道并不在乎年龄、阅历,微软看重的是开拓创新能力。”为此,他实施了多项旨在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举措,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高压式管理”。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这种风格独特的管理模式略显残酷而又不近人情。为了使员工的工作成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值,盖茨很少对员工进行赞美,通常都只是批评,一旦员工在创新的力度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他更不会手软,甚至扬言要开除他们。事实上,建立创新型组织,必须树立系统创新的观念。如果微软一直只靠盖茨一个人的智慧,那么微软就不会拥有今天这样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创业初期,企业依靠单项创新能力也许可以支撑自己的发展,而一旦进入成长期,企业就必须由“单项创新”向“系统创新”过渡,这也正是盖茨时刻充满着危机意识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