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上,曾国藩总的态度是“中华之难,中华当之。”他认为太平天国的事情是自己国家的内部事情,中国人自己就可以处理,不需要借助洋人的帮助。曾国藩的这一思想,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太平军与清政府的斗争,不论斗到什么程度,都是中国的内政。既是内政,就不应容许外国势力干预。外国人干预一国内政,是无利不起早的,就像北约打击利比亚,其目的是为了在利比亚培植自己的势力,获取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英法俄等国要帮助清政府打太平军也是另有目的的。曾国藩看到了这一意图,所以不主张外国人出兵。
1861年安庆战役后,湘军迅速收复了池州、庐州、桐州、无为等地,控制了整个的长江流域,太平军基本上没有可能开展大规模的反击。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说话自然更加强硬,而清政府对他的依赖也与日俱增。这个时候曾国藩所表现出来的外交领导力底气深厚,志气高亢,令人肃然起敬;不仅态度如此,他亦极讲究方法,不露痕迹,让外国人无懈可击。
采取缓的方法是曾国藩处理借兵助剿的一个重要办法。1860年,俄罗斯提出派兵进剿金陵。曾国藩认为:
该夷与我,向无嫌怨,其请用兵船助剿发逆,自非别有诡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之期。俟陆军克服皖、浙、苏、常各郡后,再由统兵大臣约会该酋,派船助剿。庶在我自立,在彼亦乐与有成。啡郎西(法国)亦有此请,亦可奖而允之,许其来助,示以和好而无猜,缓其会师,明非有急而来救。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彼时操纵失宜,或致别开嫌隙。
这里有四个方面的意思需要理顺:一是对俄罗斯的认识、看法。曾国藩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向来没有嫌隙,他们请求出兵帮助剿灭太平军,应该没有阴谋诡计。我们表示怀疑,难道曾国藩不知道吗?康熙、乾隆其间,俄罗斯曾经数次入侵中国的北部边疆,清政府与它签订了《中俄爱辉条约》与《中俄尼布楚条约》。一个注重研究历史的人,对本朝的这些历史不了解这是不可能。然而,曾国藩仍然要说“向无嫌怨”、“自非别有诡谋”这样好听的话,其用意何在呢?我认为这是曾国藩的一种领导技巧,目的是为稳住俄罗斯,不要让他有什么想法。二是“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之期”。表扬俄罗斯愿意帮助中国的诚意,答应他们出兵的要求,但是在具体行动上要“缓”。缓到什么时候,就是等清军收复皖、浙、苏、常。真正收复了这些地方,也就不需要俄罗斯帮助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不愿意让外国人参与中华内政的。三是既然答应了俄罗斯,那么其他国家的请求也要答应,免得产生嫌隙,出现矛盾;但是在具体的要求上,也是“缓其会期”。用意还是为了不让外国人参战。四是对西方列强请求提供帮助的本质的认识,曾国藩认为外夷帮助中国,成功之后,往往有很多意外的要求,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可能产生矛盾冲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