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九章 团队精神培养术(3)(2/2)

    重视将领的养气作用。优秀、杰出的将领是一军的灵魂、核心,是胜利的标志。曾国藩认为“行军之道,择将为先。得一将则全军振兴,失一将则士气消阻。”他在总结1844年秋冬作战的经验时,充分肯定了得将的重要性。那一阶段,湘军能够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主要原因是陆军有塔齐布、罗泽南,水师有杨载福、彭玉麟这样优秀将领。他们是士卒的榜样,沿江老百姓也很尊敬他们。他们是统帅的重要助手,曾国藩很多重要决策,都是由他们提出的。罗泽南智勇双全,打武汉、打田家镇、打江西,他立下汗马功劳。1858年8月,他上书曾国藩指出,“东南大局,尤在武昌。”“必俟武昌克复后,大军全驻九江,东南大局乃有转机。”他自己亲率所部回师援救武昌,以取由上而下的建瓯之势,经罗泽兰等的力战,湖北局势好转,江西形势也发生相应的转变。罗泽南战死后,老湘营由李续宜、李续宾兄弟相继统领,他们发扬罗泽南的精神,成为湘军支柱。塔齐布是湘军的一员猛将,他所率领的湘军所向披靡。塔齐布死后,缺乏得力干将,所部作战力明显减弱。曾国藩按照才堪治民、不畏死、不急名利、耐辛苦等标准选拔将领,所选将领才干卓著、吃苦耐劳、能征善战,成为军队的核心,振奋了军气。

    重视教育是养气的基本手段。曾国藩开创了军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先河。他认为:

    凡善将兵者,日日申诫将领,训练士卒。遇有战阵小挫,则于其将领责之戒之,甚者或杀之,或且泣且教,终日絮聒不休,正所以爱其部曲,保其本营之门面声名也。不善将兵者,不责本营之将弁,而妒他军之胜己,不求部下之自强,而但恭维上司,应酬朋辈,以要求名誉,则计更左矣。余对两弟絮聒不休,亦犹对将领且责且戒,且泣且教也。

    有些人对教育不习惯,甚至于反感,曾国藩就写信去劝说,要求他们坚持不动摇。有的将领看见其他将领带兵打仗去了,心里痒痒地,也想一试身手,曾国藩告诫说,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训导士兵,不要管别人怎么做,做好自己的事情。他常常对曾国荃说,要他和士兵讲解儒家经典,以此提高士气。通过教育,湘军知识水平提高,军队士气提高,战斗力也得到提高。

    铲除傲惰是养气的基本要求。曾国藩非常重视铲除军队中不良习气,他说:“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治军必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坚持“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做到不自是,不骄傲。他认为李元度的失败,源自内心的“自是”;要求手下诸将克服傲惰之情,做到勤勉、诚实、虚心。有一段时间,曾国荃和彭玉麟不和,达到不相容的地步。彭玉麟很不客气地批评曾国荃,说他的不是。曾国藩写信给彭玉麟,批评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严厉攻击九弟,他又没有得罪你。话虽这么说,他还是知道原因的。那就是曾国荃傲。他告诫曾国荃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