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八章 构建先进组织结构(3)
    第十八章构建先进组织结构(3)

    王鑫是曾国藩的同乡,罗泽南的学生,湘勇最初的倡导者。在平定湖南各地的土匪时,王鑫表现突出得到湖南巡抚骆秉章的赏识,支持他粮饷军火,让他招满3000人。王鑫招募成军后,不受曾国藩的节制,独立指挥。1857年8月,王鑫病死于江西乐安,由张运兰接替,后归蒋益澧接替,再后由刘松山、刘锦棠负责。左宗棠到江西后,这支湘军划给他管,1862年由江西进入浙江。这是老湘营。

    曾国藩到省城帮办团练,提出办一大团的思路。1853年8月移驻衡阳,招募水陆两师。第二年正月,曾军成立,有陆军5000人,分为大小13营,以塔齐布、周凤山、储褚躬、林源恩、邹世琦、杨名声、曾国葆统之,派塔齐布作先锋;水师5000人,分10营,由成名标、诸殿元、杨载福(后改岳斌)、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统之,派褚汝航作总统。拥有船只包括拖罟1只,快蟹10只,长龙50只,三板艇150只,改造钓钩船120只,租用辎重船100多只。拥有来自两广、湖南提供以及自己购买的大炮570尊;设立粮台,带米12000石,煤18000石,盐40000斤,油30000斤,军队所需的东西,要用的工匠,携带随行;加上后勤人员,总计人数17000人。

    曾国藩组织的军队主要特点是:

    第一,是集团。曾军出征后,罗泽兰、刘长佑等都归他调度;王鑫单独成军,后来王鑫死于江西,其军也归入曾国藩。曾国藩用人不分畛域,不止用湖南人,所以加入他集团的外籍人不少,像李鸿章兄弟、鲍超、沈葆桢、闫敬铭等等,只要是进入这个集团,为这个集团效力的就是湘军。

    第二,组织结构合理。他的营制是先进的制度,战斗部队与后勤保障相结合,这是自古未有的。一个营500人,其中后勤人员180人。春秋战国时期,士兵要自己做饭吃。孙膑就是利用这一点,采用减炤的办法迷惑庞涓,打败了强大的魏队。曾军对外只有专门的后勤人员才可以去采购,减少了军队与百姓的接触,体现了“行军以不扰民”遵旨,也可以确保在很大程度上不扰民与少扰民,有利于军民关系的融洽。曾国藩还改变了之前军队单纯依靠国家提供粮饷的做法,由地方政府与民间“集资”来供他打仗,打到哪里吃到哪里。在湖南吃湖南,到湖北吃湖北,到江西吃江西,到江苏吃江苏、广东。到哪里吃哪里,必须作出成绩,没有成绩别人不会给你吃。

    第三,精神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自古以来,打仗就是打仗,没有哪一支军队是为了一个思想去打仗的。曾国藩改变了这种历史状况,他用儒家的思想来教育湘勇,使湘军广大将士明白了为什么而战的问题。明白了为什么而战,战斗意志随之增强,战斗力随之提高。然而,光有思想、有主义还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务实的领导者,还要让自己的追随者、自己的士兵具有真本事。曾国藩最强调士卒的训练。他将训练、筹饷、选将作为三大治军要务,坚决反对未经训练的新兵上战场,认为“新集之卒,不足以当大敌”;挑选勇不难,难的是训练;要求新兵必须训练两个月后,才可以使用,对那些训练不合格的要严格淘汰。为了让湘勇明白训练的目的与作用,曾国藩还专门写了通俗易懂的《见喻新募乡勇》,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