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卓有成效的激励术(1)
古人曾经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人也。意思是说女子不是学会了养孩子才嫁人的。一个人成为领导者也不是先学会怎么做领导者的。既然没有学会做领导者,那就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真正的领导者的培养、教育、管理。
曾国藩是最善于人才激励术的。他认为行政的任务是得人、治事。得人重点是做好四件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重点也是四件事:经分、纶合、详思、约守。勤教、严绳与宏奖属于激励的范畴。他说:
采访如鸷鸟猛兽之求食,如商贾之求财;访之既得,又辨其贤否,察其真伪。教者,诲人以善而导之,以其所不能也;化者,率之以躬,而使其相从于不自知也。督责者,商鞅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干金在前,猛虎在后也。
寻找人才就像鸷鸟猛兽寻找食物,就像商人追求财富,志在必得、多多益善;得到人才之后,就要仔细鉴别真伪,加强教育,增强他们的才华,培养他们的能力;同时要严加管束。他将对人才的管理,比做猛虎在后,要像商鞅立木一样讲究诚信,像孙武斩吴王美人一样坚决执行,可以说是非常严格,也是非常重视对人的管理了。
他有三大乐事: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宏奖人材,诱人日进;勤劳而后憩息。在人才的宏奖上,他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注重“人才以奖借而出,国器以历练而成。”强调奖励、教导等手段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善于使用这一手段。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或责之,或激之,无非望子弟成一令名,作一好人耳”。他培养、陶冶、宏奖人才的目的,就是望子弟成一好人。
宏奖艺术
我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常常因一些小事遭到老师的批评。这些小事,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比如后面的同学上课的时候用手在背后戳他一下、两下,他忍不住回头对说:“不要戳,听课。”同学戳他,老师没有看见,他回头的时候正好被老师抓住,于是老师就批评他:“上课爱讲小话。”也许老师觉得还不够瘾,又把家长喊来批评一顿。这样的批评有过几次后,作为父亲的我感到困惑了。有一次,我问老师:“我儿子究竟有几个缺点?有几个优点?请帮我分析分析。”结果,老师列举了4个优点、3个缺点。我听了很高兴,回家对儿子说:“你优点多于缺点,是个可造之才。”听了我的表扬,儿子很高兴。初中后,他慢慢改变缺点,学习成绩居然不错,以优异成绩考进省级重点中学,三年后又考上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个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表扬是使人进步的动力。不论是老师、家长、领导者,都不要只看一个人的缺点,而要多看孩子的优点,不要吝啬表扬,而要多扬人之善。这是一种艺术,运用的好,效果非凡。曾国藩精通此道,善于使用这一领导术。他将“宏借以育才”作为关心追随者、爱护追随者、培养追随者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贯穿在他的一生之中,从而构成了其特色鲜明的领导艺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