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用人术(上)(1)
领导者就是用人者。看重人才、识别人才、使用人才是曾国藩领导术的重要内容。他识人用人的艺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他认为:“千羊之裘,非一腋可成;大厦之倾,非一木可支。”国家中兴需要人才,干大事业也需要人才。他推崇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立德、立言可以通过自己的修养做到,唯有立功靠一个人的努力很难。曾国藩审识其中奥妙,所以极其讲究人才的收集、推荐、使用。曾国藩一生孜孜不倦搜集人才,他在京师的时候,就向年轻的咸丰皇帝两次上疏,建议他重视人才的使用、培养,并且推荐了5位杰出的人才。从军后,曾国藩讲求人才更是逐渐登峰造极。他说:
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馀。
用这样一种手段、精神去搜集人才,没有人才不愿意为他所搜集的。容闳《西学东渐记》记载:“当时各处军官聚于曾文正之大营者,不下二百人。……总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现在有人统计是400多人。曾国藩为国家、事业用人,不讲私心私念,也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讲究“广收、慎用”,“取之欲广,用之欲慎”,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识人、用人之道,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保守统计,曾国藩一生推荐担任各级官吏的各类人才不下1000人,其中被他保举担任巡抚一级的官员就达几十个,著名的有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等;至于虚职领导则不计其数。他们不仅满足了曾国藩“集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宏业以众智而成”的宏大事业的需要,而且成为晚清政治经济社会的主宰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启群体。
重人之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