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实用有效的学习术(1)
领导者是学习者。伟大、卓越、优秀的领导者总是重视学习。他们视学习为领导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注重通过学习转化某些知识,更重视通过学习获得解决问题、处理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艺术。曾国藩认为:“惟学做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通过学习,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圣贤。所谓“圣贤”就是那些圣明、贤能的人,包括读书人,也包括一些高超的领导者,像周文王、周公旦,孔子、孟子,都是古人所推崇的圣人,都是一些有过伟大勋业、对人类历史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圣贤,“全由自己做主”。自己做主的方法就是“学”。他自己一生也在追求古代圣贤的卓越品质与功名事业;并且成就了在他那个时代堪称伟业的伟大事业。
学习,是曾国藩成功的诀窍。通往伟人之路充满坎坷、荆棘、险阻,填平坎坷、拔除荆棘、铲去险阻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领导者不学习,思想就会僵化,心胸就会狭窄,理想就会浅近,格调就会低下。
曾国藩人分为上智、下愚、中近。 “上智”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所谓天才,这种人生下来iq就高于常人,什么东西一学就懂,一记就牢。“下愚”,就是特别愚蠢的一类人,怎么教都学不会。中近是指介于上智与下愚之间的普通人,既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笨。“中近”的人最多,能不能取得成就,取得多大的成就,关键看后天的学习,怎么学习。曾国藩一生从来没有停止学习过。年轻时他为了科举努力学习;当上翰林后,他为了“内圣外王”、学做“圣贤”而学习;从军后,他更是为“澄清”玉宇而学习;担任地方要职后,为了地方的治理而学习。他一生坚持以人为师、以史为师、以败为师、以敌为师,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法,值得后人效法与学习。
以人为师
古人强调老师的重要性,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曾国藩也认为:“古之君子,其载德而荷道者,必有人焉;帅而掖之,而后后者有所阶而进,必有人焉;辅而翼之,而后前者有所托而传。水非水不续,人非人不承。”就是说学生要有老师的栽培、教导才有进步的阶梯;老师要有学生才能传承自己的学识、德业。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表现之一,就是善于以人为师。他所从师的老师不少,这里我只讲一个。
唐鉴是曾国藩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老师。这是他入仕后遇到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对他修炼领导术、从事领导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鉴,字镜海,善化(今长沙县)人。嘉庆十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江宁布政使,入为太常寺卿。咸丰元年致仕,后曾主讲金陵书院。曾国藩是这样描述唐鉴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