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历史的对话(5)(2/2)

    原因就在于此吧,《三国志》以简略之笔多次带出魏延“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之”性格中的桀骜不驯,自先主殁后,以功高,越来越不服从管束的一面,即使武侯在也只能勉力平衡其与军中长史杨仪之的矛盾关系。实在亮心中已有杀延之心。用子午谷之谋,延胜或败都无法处理。文长为先主旧将,先主在世曾于军中多次期许有加。延谋见效,其势必涨,其紧逼之势更凶,更无法驾驭;若败,对蜀军气势有损;且北伐中原之策是武侯力排重议,顶住朝中益州新旧集团等的坐等待机势力而一手倡导的。即使刘禅本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是犹豫不决。延在军中地位与作用都非其他人能比,最重要一点的是,他是北伐中原最坚定的执行者,这远非杨仪、费祎等文人能比。

    此局面当为蜀汉后期用人气势上缺乏恢弘气度,益州一州格局狭窄,原有由全国风云聚会召集的众将死的死、没的没的形势有关,用人实在已到捉襟见肘的地步。诸葛也无可奈何。因此文长在当时蜀汉的地位举足轻重。

    只是这子午谷奇谋一再被诸葛弃用,北伐失去了一次极有可能成功的机会。这个因子甚至未见光就死,如果见用,以文长的勇谋,在某种意义上,或许会起到整个战争中力挽狂澜的作用,而由此引起的,仅仅是假设,蜀汉冒险吞并曹魏。如西汉刘邦灭项羽事,整个三国格局将会彻底改变。从文化上讲,以蜀汉积极进取的国势,由此造成的在文化上的影响,那时传统的中华文明将迥然不同于魏晋南北朝不求作为的“清谈”作风,那将是一股崭新的、昂扬进取、阳刚健康的文化气氛,由此带来的对以后的影响是深远的。

    蜀汉后期,一挫再挫,先是关羽失荆州,先主猇亭一役惨败,致使隆中对成为诸葛秋风五丈原黯然的绝唱。这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无数的可能不得不使人归结于宿命。而魏文长奇谋弃用及后来内讧中被杀,焉知不是诸葛一生中最后的一个锦囊,最后的一步必杀棋。若魏延在,其后的北伐会怎样?姜维的九伐中原,历史又将怎样书写?只有注目轻风,目送飞鸿去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