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历史的对话(1)(2/2)
    更多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这八百多年,岳飞的“还我河山”与诸葛武侯的“七出祁山”,仿佛是历史专程为炎黄子孙精心设计的一出壮剧。双子星座辉煌于暗淡的乱世。

    不管是否虚构或者后人伪造,岳飞书写在成都武侯祠的走笔龙蛇的前《出师表》足以使天地失色。这样的风声,掺和北方风尘的刚健尚侠,起自三国,接至南宋,唱合间,刚柔相短,阴阳成道,是中国历史少见的杰出图腾。似乎从那以后,这样的风声,在中国的历史上,是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少了。在一个顶点,如果无法升腾而被拦腰肢解,阵痛将隐藏民族血管深处,纵使千年之后,也无法。

    我清楚记得那年到成都。我沿着唐代诗圣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咏史诗一路寻找古三国的历史痕迹。文臣武将都在,唯独刘禅没在,然而我还是没注意到魏延,在诸葛的星光下,他注定是颗埋葬入土的鞘中之刀。沉默并被分解得支离破碎。

    这个以背叛的罪名被诛的战将以不光彩的记录留在蜀汉历史上。后人对此议论纷呈。尽管不少人为其背叛寻找理由,如《魏略》云:亮殁后,嘱延摄行己事,“亮长史杨仪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为其辩解。但注《三国志》的裴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于与本传争审”一言轻轻盖过。无论怎样,结局是一定的,当时的过程如何也无法回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当事人转瞬即变的一个心念,也是史实的一个秘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古今皆然。

    然而一部沉甸甸的《三国志》还是忠实地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魏延其传中云:“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于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壮哉,文长,“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斯言俱出,有风压林木之势,与当年关羽单刀赴会、翼德当阳喝退曹军百万、子龙单骑七进七出之勇,相得媲美矣。

    而时隔八百年后,历史在江南一个士人的粉墙上留下这样一段话:“近中原板荡,金人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大小二百余战,虽不及远涉遐茺,亦足快国事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今且休兵养卒以待,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边庭,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板籍。他时过次,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乱世的刀光剑影,隔了九百年,发出龙吟虎啸的出鞘声。面对这样的铁血男儿,人性中虎狼嗜血的一面被引发得淋漓尽致。岳武穆与魏文长,也许在历史上很少拿来对比,然而在这时,却如此曲折地被我揉在一起。他们在一生中发出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生命暗语,在深入史实剖析后,是多么融洽地融合在一起。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